千方百计加快学校建设,努力扩大教学资源总量。在2005年开展城区小学建设的基础上,2011年,按照市、区“2011—2013年新增小学360个教学班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易地新建阿尔卡迪亚小学、北效小学,改扩建东关民族小学教学综合楼,三个项目完成后可新增122个教学班。为加快建设,我区将任务、责任细化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推进学校项目建设,确保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陈庄小学已列入今年的建设计划,项目的拆迁、图纸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对明年确定的站北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扩建、怡景小学等项目,已经提前着手开始进行手续办理、规划设计等工作,以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城区新增360个教学班的建设任务。
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切实规范招生行为。一是严格划片招生。要求各学校按照区教育局划定的招生范围,以户籍为依据,明确入学区域,确保不出现跨区域招生等违规行为。明确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应具备的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二是严格入学年龄。城区各小学严格按照市、区关于招生工作的会议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新一年级学生的入学年龄,严把学生入学年龄关,严禁不足龄儿童入学。教育部门对入学新生统一进行学籍备案,切实加强学籍管理,对不足龄入学的,不予办理学籍登记。三是严肃工作纪律。通过多次召开调度会议和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及时掌握招生情况,规范招生程序,严格招生纪律。对违规招收片外学生、造成班额过大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将给予责任追究。
实施名校带动战略,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吸引力。按照“将新建学校全部作为名校的分校、把城区薄弱学校并入名校”的原则,实施“名校带分校”战略,通过适当改扩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等途径,全面提高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满足学生家长对更高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区先后将原聊城五中改建为北顺小学分校(现在的建设路小学),阳光小学作为东关民族小学分校,湖西中学并入聊城四中,原教师进修学校和柳泉小学改建为实验小学分校。将2011年新建的阿尔卡迪亚小学作为东关民族小学分校,陈庄小学作为聊城二中附属小学;将湖西中心小学并入实验小学,北郊小学并入第二实验小学,人、财、物全部交由名校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既确保了薄弱学校招生范围内学生不再择校,又有效缓解了名校的招生压力。目前,阳光小学、建设路小学已成长为教学质量高、家长口碑好的优质学校,同时也正在影响和带动一批新的学校加入到优质学校的行列。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学校微机配备、操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农村教学环境。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水平。通过补充教师、顶岗支教、培训提高、提高待遇等形式,全面激发农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农村教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强、素养优的农村教师队伍。三是实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以实施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1168”工程为抓手,以学区为单位,通过区域教研、教学展示、结对帮扶、城乡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水平,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留住农村孩子。 (通讯员 王金涛 李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