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一大早,晨雾还未散尽,道口铺顾庄村食用菌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正忙着维修食用菌大棚,筑棚体,搭架子,竖立柱、蒸菌、拌料、装袋……
在任坤年的新开挖的菌棚里,7、8个人正在搭棚体,“一、二、三,使劲顶!起……”,随着一声号令,一根长二十米碗口粗的竹竿被六双大手稳稳地搭在东西两面墙上,任坤年和另外两个帮手紧接着栽上一根新水泥立柱。任坤年的妻子张海华将一根根细竹竿每隔20厘米搭在棚顶上,另外2个妇女用细铁丝分别将细竹竿的两端固定在粗竹竿上,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任坤年的菌棚内的棚体搭建了一半。“棚体上蒙上塑料纸,一个大棚就基本上完工了,”任坤年一边用铁锨拍实水泥立柱周边的土一边和笔者搭话:“目前蘑菇备产进入关键期,这些帮忙的人都是村里的同行,大家相互帮工,干起来就快些”。
循着一阵马达声,笔者来到一个已经蒙上遮阴网的大棚里,只见4个人正在忙着装菌袋。棚主张凤阁拿着大铁锨往搅拌机里填培养好的菌料,不到10秒钟塑料袋就被菌料充满。张凤阁对蘑菇生产充满信息:“俺今年备下了3万5千公斤棉皮,是去年的3倍,据说,姬菇现在市场价每公斤四元多,俺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走出张凤阁的菌棚,随小公路两侧望去,二百多个蘑菇大棚错落有致,建好的大棚都罩着白色薄膜,绵延成一道风景。据统计,今年种植2万公斤棉皮的食用菌大棚大道180个,种植规模达60万袋,同比增长145%,年产量可达100多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