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本埠新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葡萄村”的致富“三级跳”
张彩凤 耿丙铸
  本报记者 张彩凤 通讯员 耿丙铸

  “不种露天的,改建高架棚种葡萄啦!只有站得高、掘得深,才能在地里挖出更多的金子。”12月29日,寒冷的西南风吹着,但是斗虎屯镇盖庄村的盖云桥穿着小袄,在将低矮的水泥柱掘下,栽上两米高的水泥桩。

  盖云桥今年58岁,是盖庄村的第一代“葡萄人”。盖庄村人口不足200,人均土地只有一亩半。2000年第二次土地承包后,聪明的“盖庄人”深感种棒子小麦只能填饱肚子,要想发家必须改变种植结构。就这样,村里人有的插起了杨树苗,有的种起了薄荷,盖云桥选择了种植中药材,种植结构调整让盖庄人淘得“第一桶金”。但是分散的结构种植、单打独斗的销售模式,并没有让盖庄村民真正富起来。盖云桥、安进良和村里的老书记杨金荣一起,又开始寻找致富新渠道。

  2005年,盖庄人选择了葡萄露天种植。村里将村后86亩责任田,划为葡萄种植基地。村民栽上水泥柱,栓上横木、拉铁丝,搭起葡萄架。经过辛勤的浇水、除草、喷药、整枝,秋后每亩收入5000多元。2008年,盖庄村又将村东的60亩责任田进行整合,建起了36个冬暖大棚,发展“五月鲜”葡萄。冬暖大棚冬季管理、春季上市,葡萄价格达到十几块钱一斤,一个大棚收入三四万块钱,盖庄人开始富起来。

  村民富了,盖庄村外出打工户纷纷回家种葡萄,盖庄村成了斗虎屯镇有名的“葡萄村”。2014年盖庄村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葡萄人”攥紧拳头抱团闯市场。14年夏天,盖庄村举办的首届葡萄节,给盖庄葡萄产业带来发展的新契机。盖庄葡萄的壮大也带动了云水、东吕、郇庄、张李等周边村庄的葡萄种植。2015年,盖庄村联合周围村庄建成了集采摘、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园。葡萄出售旺季,四方客人、络绎不绝。今年,盖庄葡萄还进行了网上销售。

  “露天葡萄,打药、除草、套袋,还要罩防鸟、防虫的尼龙网,费工费力,价格也不好。高架棚葡萄一次投资,数年收益,和冬暖葡萄错时劳作、错时收益,价格也不菲。”干活间隙,盖云桥说出了改换大棚的缘由。现如今,盖庄村20多亩露天葡萄地上,建起了十几座高架棚。盖庄人摸爬滚打,不断追求土地高产、高效,圆了“致富梦”,完成了致富路上的“三级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埠新闻
   第03版:法制·综合
   第04版:文史
农村社区话幸福
省书协第五届“百县千村” 书法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区人社局、区老促会联合举办 2016年“庆元旦、迎新年”联欢会
开展村“两委”民主测评
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检查组督导检查环卫工作
区人大双联共建工作组开展义诊下乡活动
图片新闻
区政府办公室 慰问“双联共建”村贫困户
召开整治“慵懒散慢”等问题座谈会
聊城同心国学院国学少年班正式开课
区审计局开展系列学习培训活动力促干部成长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区民宗局开展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葡萄村”的致富“三级跳”
中通电动多功能客车下线
村级班子“一言九鼎”
“我要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东昌时讯本埠新闻02“葡萄村”的致富“三级跳” 2015-12-31 2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