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农村天地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里农民笑声多
  本报记者杜宁  通讯员高殿刚

  初冬时节,户外寒意渐浓。走近堂邑镇苗庄村,人还没进村,便看到了一个个连着的大棚,格外醒目。“这是俺村的食用菌养殖基地。”说话的是苗庄村支部书记徐培建“看看这蘑菇是白色的,这是我们村今年引进的蘑菇新品种。”“仅种白蘑菇1亩能收入多少?”“大约一万元左右吧。”“好卖吗?”“好卖。”“我们的任务是种好白蘑菇,卖都由合作社来负责。” 

  蘑菇大棚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菇农们忙着掰蘑菇、捆袋、装车,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正在给蘑菇捆袋的蘑菇种植大户张书焕高兴地对记者说:“俺村的蘑菇,尤其是白蘑菇,那真是供不应求。这不,今年俺家又新添了两个蘑菇大棚,亩均效益都在万元以上,蘑菇已成了全家的摇钱树!” 

  尽管现在蘑菇产量不是很高,笑意已经挂在了许多村民的脸上。“我家今年种了2个大棚的白蘑菇,纯收入怎么也有3万元呢!”村民徐连鹏说。他在村里是最早养植蘑菇的农户之一,今年种了新品种白蘑菇,他的积极性更高了。 

  苗庄村以前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每年都辛苦不少,收入却一直上不去。如何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徐培建,带领部分村民到周边乡镇进行考察,并与客商签订了订单,由此全村走上了大规模养殖蘑菇的特色农业致富之路。2012年全村蘑菇种植面积发展到了20多个,因为路子选对了,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今年竟然增加了50多个,1占了全村总户数的近三分之一。徐培建告诉记者,按订单价格,今年白蘑菇可使全村农民增收10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 

  在诚信合作社里,看着菇农们忙着装车热闹的场景,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这真是昔日的“猫冬”变成了“忙冬”,冬闲时节也变成了收获的季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计生·城市生活
   第05版:教育
   第06版:文史
   第07版:农村天地
   第08版:文学
冬闲时节人不闲 郑家农民忙挣钱
冬季里农民笑声多
致富路上“阔步走”
土地流转助民增收
古楼街道五项举措保“阳光拆迁”
斗虎屯镇:文明之风入画来
着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东昌时讯农村天地07冬季里农民笑声多 2014-12-15 2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