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关爱助学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1年08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庆生:“垃圾院”里走出的大学生
杜宁
张庆生与母亲一起洗衣服 杜宁/摄
张庆生帮助父亲整理废酒瓶 杜宁/摄
  本报记者  杜宁

  编者按:十年寒窗终有果。高考结束后,我区又将有大批成绩优异的有志青年迈进高等学府,追逐青春的理想,放飞人生的希望。为帮助寒门学子实现人生梦想,在全社会倡导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营造相互关爱的氛围,动员社会公众和单位参与公益助学活动,近日,区关工委、团区委、《东昌时讯》联合开展了“关注寒门学子奉献真挚爱心”助学活动。自2009年起,助学活动已连续开展了3年,经本报报道的贫困大学生全部获得资助,顺利开始各自学业。本届助学活动关注的两名贫困生,同样是出身寒门、家贫志坚、学业优秀,在此,本报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他(她)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奉献爱心,给予关怀。汇集我们每一份微如细雨的努力,就会改变她们一生的命运。爱心助学行动,期待您的参与。

  狭小的院落中堆满了废旧物品,烈日炎炎下,一个黑瘦的小伙子在熟练的将废品进行分类,废纸箱折好打包,酒瓶分类打捆或装袋,金属物件挨个检查,看还有没有用……全然不顾汗水湿透了衣服。他忙碌得如此的专注,丝毫不知我们站在了他的身后。

  他叫张庆生,一名出身寒门的学子,在今年的高考中以668分的高分金榜题名,即将踏入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门。他瘦高的个子充满了活力,黑黑的面庞时常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张庆生面对生活中很多的苦、很多的委屈,都是一笑而过,坦然接受了现实,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了自己。

  穷苦带给他的是自立

  张庆生出生在侯营镇旧村屯村一个贫苦家庭中。母亲自幼便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他的父亲张洪海在一次赶马车中,不小心被马蹄踢中了右眼导致右眼失明。从此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双目失明的妻子,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母亲,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张洪海喘不过气来,而自己又一只眼不好难以干重活,于是便在农闲之余当起了“破烂王”,靠收破烂赚几个钱来维持家里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生活的贫穷是可想而知的。

  “我上小学时候从来没有过零花钱,也根本不知道零花钱是干什么的;仅有的一次爸爸给了我五毛钱,我装了好几天也没地方花,最后又还给了我爸爸。”张庆生的一席话勾起了她姐姐的回忆。“庆生因为花钱多还挨过我的批评呢。在上初中时候,有一次,我一个星期吃饭花了九块五,他花了十九块五。我当时就没想到他正在长身体,正能吃的时候,让我把他数落一顿,从那以后他更不舍得吃了。”说着说着,姐姐的眼圈红了。“姐姐批评我以后,每月的生活费我就一分一毛的计划着来用。一次在学校打扫卫生,运动量大,我饿坏了,围着校门口香喷喷的包子铺转了好几圈,吞咽了几口口水,最后也没舍得买。”张庆生坦然地笑着接过了话茬。

  张庆生从不和同学比家庭,比花钱,他只和同学比学习成绩。初中三年,张庆生的成绩在班里基本都是第一。刚考上聊城一中的时候,成绩是班里的48名。仅用了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上升到班内十八名,从此一直没下来过前十名。一个连吃饭都要计划着吃的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不服输的张庆生有个倔脾气。每次考试完都会树立新的目标,暗暗给自己鼓劲,将休息的时间全都用到学习上,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当你觉得一切还早时,其实一切不早了;当你觉得一切已晚时,其实一切还不晚。”正是凭着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座右铭,张庆生在高考前的最后二十天中,夜以继日的学习英语,将自己唯一的“短腿”成绩大幅度提高,从而为进入高等学府奠定了基础。

  每逢周末回家,张庆生总是非常忙碌。收拾农活、整理父亲收来的破烂、帮母亲收拾家务、洗衣做饭,给他们讲讲自己的成绩、学校的见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让父母亲能轻松一下,因为他知道,他们的担子有多重,维持这个家庭有多么的艰辛。“我现在能回报父母的很少,希望我的成长和进步,能让家人感到欣慰。”孝顺的张庆生比别的同龄人更早的成熟起来。

  社会给予他的是鼓励

  张庆生是幸运的。他碰到了一名又一名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好教师。谈起自己的老师,张庆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恩之情。“小学的班主任是张广会老师,我那时候的学杂费从没按时交过。初中班主任李喜臣老师时常给我说‘学费、助学金的事你别管,你就一心抓好学习。’高中班主任吕占先老师更是从一入学就对我呵护备至,从生活上、学习上给我无私的帮助。当高考成绩下来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关系四处奔走给我联系资助者,为我顺利入学筹集资金。”“我即将步入的大学生活在别人看来很平常,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张庆生如是说,因为他知道,今天的一切,不仅来源于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更是源于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每当想起这些,他就愈发意识到,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人的关爱和期待,只有更快地成长起来,成为栋梁之才,才是回报这些好心人的最好方式。

  “毫不夸张的说,庆生是本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孩子之一。他不仅成绩好,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很好,也从未因自己的家庭消极悲观过,一直都是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学校每年都会给他发放助学金,我们做老师的也会自发的多给他一些帮助。也希望能通过《东昌时讯》呼吁下,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帮一帮他。”张庆生的高中班主任吕占先在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的同时仍然牵挂着他未来的学业问题。

  在张庆生的家里,我们看到一个十七寸的破旧电视机,电视机连按钮都掉了几个。他的父亲告诉我们,这是用收来的三个15元的旧电视换的。虽然破,但是还能出人影出人声,这就知足了。现在镇里每月都给我们家400元的残疾补助,孩子上学每学期也有500元的助学金。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打紧点还是能过的去。“孩子考上了大学,看着7000多元的学杂费我心里是又高兴又担心,怕到开学时候孩子的学费凑不够。通知书一来我就四处借钱。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得供他上学。”临走时候,老张信誓旦旦的说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科学发展继续提升
   第04版:旅游
   第05版:关爱助学
   第06版:文史·计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工商
   第09版:卫生防疫
   第10版:委员风采
   第11版:文学副刊
   第12版:书法
张庆生:“垃圾院”里走出的大学生
张美:求学路上永不言弃
东昌时讯关爱助学05张庆生:“垃圾院”里走出的大学生 2011-08-15 2 2011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