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桐
家中阳台上有一盆名字叫“熊童子”的植物,叶片毛茸茸的,末端有小小的“红指甲”,极其可爱。阳光下,熊童子的绒毛像孩童脸上的软毛。我十分心动,想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这惹人爱怜的美,便折了一瓣叶,存了起来。而没有了茎秆输送的营养和水分,这片可怜的熊童子叶子不久就蔫了,圆鼓紧实的叶瓣变得软塌塌,“红指甲”开始失去了光泽,变成了黑色,再也不似它的兄弟姐妹那般俊俏。我只好无奈地扔掉了它。熊童子的美就这么随着它的生命流逝了。
自然之美可以细巧如盆栽,也可宏伟如冰川。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在游轮上第一次看见延绵不绝的冰川,他拍了许多照片,想将难得一见的冰川永远封存在他的相机中。而照片中的冰川,美则美,却不如肉眼看到的冰山细致生动。阳光穿透冰层折射出幽微的蓝色,在一片洁白中显得冰冷又神秘。心理学家无论怎么拍都不满意,觉得永远无法将此刻的冰山一一收录进相机中。破碎的冰壁高耸入云,边缘锐利,悬挂着的巨大冰柱在阳光下闪烁晶莹的光芒;无数深不见底的冰裂隙,展示着冰川内部的秘密。放下相机,他开始用心观察,才感受到此刻他离冰川如此近,冰川似与自己在交流。自然之美,不可能成为人们的囊中之物,只能用心去欣赏。
去西藏的时候,我开始更深地理解了那位心理学家说的话。羊卓雍措的群山,不似珠峰高耸,却别有风情。红色、褐色、灰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它斑斓的底色。我心想既然无法将山带走,就用相机来收录它吧。而同样,我失望地发现,相机中呈现出的山只是最概括的山,它简洁到与杂志上的山并无二致,唯独不像由我的双眼看到的山。心理医生的故事又在我脑中浮现,我放下相机,尝试调动自己所有感官去感受山之美。群山绵延,细看之下,每座山的形状都犹如巨爪遒劲有力地攀附在地面上,给人原始而荒凉的质感;草甸披于其上,牦牛散落其间,群山细致又生动。我深深地迷醉在其中,与山对话,自然之美才会降临。
所有这些自然之物,幼嫩的熊童子、古老的冰川、巍峨的山,它们的美本就与环境浑然一体,才能流动出丰富的生命力。无论怎么将它“切片”保留,都无法还原这种自然。而当我们走进它,才能真正感受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