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行海的正忙着把装入编织袋的黏玉米扛到机动三轮车上,他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种玉米不挣钱,现在种出的黏玉米是普通玉米的3倍以上。他还算了一笔账,一棵黏玉米秧上能结一穗玉米,成穗卖1.5元到2.0元。而一穗玉米晒干后能出四两粮食,能卖1元/斤。现在,一亩地能结出2000穗玉米,按1.5元钱一穗计算,一亩地就能卖上3000元。
敲开村民张林格的家门,他却不在家,他的妻子从沙镇镇信用社刚刚赶回。问起今年黏玉米的收入,女主人显得有些拘谨,笑而不答。在我们的开导下,才说出实情。据她讲,黏玉米帮她家摆脱了穷日子,以前种的玉米,秋收时晒干脱粒后卖到粮所,剩下的当作饲料。那时是成斤地卖,现在是成穗地卖。品种好是一方面,但如果玉米上了化肥,吃起来口感就不好,人家买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不买了,赔的是自己。今年她家种的10亩黏玉米,能卖3万多元。
在沙镇镇,不仅有一个张林格,全镇大部分致富头脑的农民靠种黏玉米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亩增收500余元。这一切,都归功于镇里的好政策。镇里历时5年多时间,由从事从事技术站长的负责同志亲自主持特种玉米的选育、开发、示范。推动了沙镇镇特种玉米种植向纵深发展。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