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农村综合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镇镇种植黏玉米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李可新 宋晓明
  本报讯 9月10日上午,走进沙镇镇安庄村钱行海的玉米地里,他和他的雇工们正在收获成熟的粘玉米,因为今年秋季雨水比较勤,玉米生长旺盛,棒子穗个头大,亩产量较往年高,忙碌的人们在掰粘玉米的同时,个个喜上眉梢,秋收丰收时节,对于该村的农民来说,似乎来得更早一些,当其他村的农民正等着秋后收获玉米时,这里的农民已把成沓的票子存入了银行,因为他们的玉米已在半个月前就开始陆续成穗地卖掉,价格是普通玉米的3倍以上。

  钱行海的正忙着把装入编织袋的黏玉米扛到机动三轮车上,他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种玉米不挣钱,现在种出的黏玉米是普通玉米的3倍以上。他还算了一笔账,一棵黏玉米秧上能结一穗玉米,成穗卖1.5元到2.0元。而一穗玉米晒干后能出四两粮食,能卖1元/斤。现在,一亩地能结出2000穗玉米,按1.5元钱一穗计算,一亩地就能卖上3000元。

  敲开村民张林格的家门,他却不在家,他的妻子从沙镇镇信用社刚刚赶回。问起今年黏玉米的收入,女主人显得有些拘谨,笑而不答。在我们的开导下,才说出实情。据她讲,黏玉米帮她家摆脱了穷日子,以前种的玉米,秋收时晒干脱粒后卖到粮所,剩下的当作饲料。那时是成斤地卖,现在是成穗地卖。品种好是一方面,但如果玉米上了化肥,吃起来口感就不好,人家买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不买了,赔的是自己。今年她家种的10亩黏玉米,能卖3万多元。

  在沙镇镇,不仅有一个张林格,全镇大部分致富头脑的农民靠种黏玉米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亩增收500余元。这一切,都归功于镇里的好政策。镇里历时5年多时间,由从事从事技术站长的负责同志亲自主持特种玉米的选育、开发、示范。推动了沙镇镇特种玉米种植向纵深发展。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宋晓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城市生活
   第05版:法制
   第06版:文史
   第07版:农村综合
   第08版:文学
打造农村教育优质服务窗口
图片新闻
沙镇镇种植黏玉米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堂邑镇加强玉米中后期管理
图片新闻
广场舞里的“小侦探”
图片新闻
东昌时讯农村综合07沙镇镇种植黏玉米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