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跳舞、下棋、去农家书屋看书、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近几年,侯营镇徐楼村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惹得隔壁村的村民都眼馋心痒。问起为啥高出其他村一筹?村民们会自豪地说,这全靠热心人徐正林。
今年52岁的徐正林,是徐楼村村支部书记兼宣传文化员。他从小喜爱艺术,书法、美术、武术,表演样样出彩。“村里的三叔婆问我,五十多岁的人为啥不见老?我说,喝酒伤肝、抽烟伤肺、吵架伤心、赌博伤情,唯有艺术表演,能使人永远年轻!”徐正林说,他不仅要自己年轻,还要带着村民一起开心高雅地玩。
老人嘴里“淘”故事。年轻时,徐正林做过民办教师,当过公社的电影宣传员,成为村里的宣传文化员后,徐玉文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开始有计划地调研摸底。走访村里的长辈,去档案馆翻阅档案、家谱,去村里的老人那里淘故事,靠着一股子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徐正林硬是整理出《龙生九子化九山》、《太上老君卖炉渣》、《起义女眷传龙艺》等数个民间故事。
组建六支文体队。徐楼村位于我区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快,但是管理松散、价值观偏离等问题也不少,纠纷时有发生。徐正林认为,乡村文化生活贫乏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徐正林拉上村委分管宣传的同志,走村串户,组建文体队伍。如今,徐楼村有了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戏曲演唱组、书画创作组、棋艺组等6支村级文艺队伍,吸纳各类文体爱好者105人。
年轻人争上艺训班。村庄文化活动热闹起来了,可是又有一个新问题:参与的都是50岁以上的大伯大妈,年轻的姑娘小伙参与热情低,都不太喜欢唱戏拉琴。徐正林想来想去,年轻村民需要新内容,需要有专业人士去辅导,去引领。于是,“徐楼村春泥艺术培训班”应运而生。通过近一年的培训,这些年轻的“门外汉”渐渐有了艺术的感觉,让徐正林想不到的是,这些年轻人的长辈们也被吸引到培训班,见缝插针地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