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您是来办理什么事项,我可以帮您。”“您好,这个表需要完善,您可以在这边填好之后,直接去窗口办理,更节省时间。”……在东昌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这种服务和态度受到了办事群众的赞扬。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按照省、市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业务下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
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更方便
劳动保障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百姓民生。根据省有关文件要求,我区常住人口48万人,需建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服务大厅面积控制在60%左右。区人社局结合实际情况,对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目前,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现有7层,建筑面积达到4600平方米。其中一、二、三层为服务大厅,每层650平方米,总面积为1950平方米,设有90个服务窗口。综合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使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把事情办完。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设有人才和就业服务大厅、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大厅,服务大厅的布局以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为原则,设计宽敞明亮,美观大方。就业服务大厅主要提供职业介绍、招聘洽谈、招聘信息发布、就业指导等服务;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大厅主要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审核、待遇发放、社会保险转移等业务;大厅还设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窗口、劳动监察窗口、工伤鉴定窗口、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服务窗口,能够为群众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一站式”服务。为全面提高大厅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设立了领导干部监督岗,每天一名科级干部和一名中层干部在服务大厅值班,以便更好地现场受理并解答服务对象的咨询、协调处理突出问题及突发事件、一线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区人社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扎实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全区12个镇、办全部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服务场所面积、窗口数量均按照省统一规定的标准设置,全区统一招标采购了显示屏、触摸屏、微机、打印机、空调、办公家具等各项办公设备。在人员配备上,按照要求,即镇、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按照每6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名工作人员,每个镇、办人社所不得少于5人,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基层人社所还成立了劳动监察中队和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全区680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设置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为人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走出机关沉到基层:
创新思路服务百姓
为更好地指导基层人社所工作人员业务经办,提高业务经办水平,使部分人社业务下沉到基层人社所办理,使基层人社所更好地服务群众、便民利民,使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日前,区人社局选派了14名中层年轻干部到基层人社所挂职担任“第一所长”。这项举措是区人社局推动工作任务落地、服务职能下沉的亮点工程,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了人民群众家门口的“人社局”。“第一所长”全程参与人社所的管理和服务,发挥业务指导,综合协调作用。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基层人社所工作人员业务经办能力显著增强,业务经办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在基层人社所能够办理就业、社保、维权等多项业务,全面提升了人社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这只是区人社局服务下沉,方便百姓的一个缩影。该局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调研,在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经办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下沉实施方案,确定了67项下沉业务,特别是对其中的49项必须下沉的业务进行了重点安排落实。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下沉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科级干部联系、帮包镇、办制度,每个科级干部联系、帮包1到2个镇、办,形成了齐抓共管、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拓展平台职能。为了让城乡居民能够就地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局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各基层服务平台的职责职能,把能够在基层人社所办理的业务,下放到各镇、办人社所。目前,各基层服务平台业务职能由最初的就业服务,延伸拓展到了社会保障、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全覆盖,做到了权责统一、任务明确、服务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