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侯营镇传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截至8月底,该镇民营经济税收完成4845万元,同比增长213%;财政收入完成1222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同比增长271%,提前4个月实现比2012年翻番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市委全委会提出的三年翻番的目标,这在侯营镇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侯营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该镇在短短的一年内财政收入和民营经济税收是如何实现“双翻番”的呢?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思路一变天地宽
“工业是财政的源泉。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必须靠工业。”该镇党委书记韩冰说。
一个工业项目从酝酿、征地,到建设、投产、见效,可能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抓房地产、商业见效快。但侯营镇在发展上没有追求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是“想明白、干实在”, 把壮大财源经济的落脚点定位在招商引资上,坚定不移地投入工业发展中。该镇全面推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起一支专业招商队伍,把全镇懂经济、会招商、能干事的精干力量全部集合到招商引资上来。成立了6支专职招商小分队,坚持抓“靠前服务、延时服务、限时服务”,并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专门服务项目建设中企业验资、环保、用水、用地等一条龙服务。仅今年1—8月份,该镇就引进了14个工业项目,总投资12亿元,6个已经建成投产、3个在建,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力地拓宽了财政收入新兴财源。
真情引得凤凰来
“乡镇一级招商,多种优惠政策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诚心。”这是该镇党政班子的共识。
该镇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烟台客商食品加工项目有意在聊落户,于是他们马上组织精兵强将主动登门拜访,跟踪洽谈,盯上靠上做工作。虽然与一些竞争对手比起来,侯营镇几乎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但靠着执着的韧劲、真诚的态度,最终使总投资5000万元的广宇食品深加工项目落户侯营镇工业园。该项目要求当年建设、当年生产,时间紧、任务重。为不影响进度,该镇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服务小分队,对施工中的难题及时帮助协调处理,尽心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真情留商,让企业引得来住得下。不到一年时间,该镇就有6个项目按期竣工。总投资8亿元的天工岩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是生产矿用截齿盾构刀具的大型企业,今年年产值可达15亿元,到8月底工商税收已完成8800万元,可望成为我区历史上第一个税收过亿元的企业。
服务也是生产力
按说项目引进后,发展经济就是企业自己的事,党委、政府完全可以松口气。可侯营镇却“无中生有”,坚持从并不宽裕的财政中拿出一部分,扶持企业发展。镇党委书记韩冰说:“对于工业企业,就要像对待家里的孩子一样,舍得给吃好的、喝好的。我们自己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也要支持企业发展。”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天工岩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计划投资4亿元开发高性能硬质合金项目,搞二期扩建。侯营镇盯上做工作,帮助企业选址、跑手续。今年5月份企业开工之际,面临4万平方米地上附作物的清除问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侯营镇党委、政府决定予以全力扶持。当时镇财政十分紧张,有人主张先缓一缓,“企业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最终,党委、政府从有限的财政中拿出40余万元,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
感动于该镇的优质服务,许多投资商积极发挥在资本、技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侯营镇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目前,侯营镇限额以上企业达到35家,形成了以盾构刀具及工程刀具、汽车配件、无缝钢管、化工、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有望突破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