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区文明委全体会议上,以建设精神文明的首善区为目标,以“四德工程”建设为载体,促进市民素质、城区品位“双提升”,实现“四德”工程建设与城区文明创建“同创共赢”,成为东昌府文明创建的总体思路。
文明创建 宣传群众
我区是聊城市委、市政府驻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这里,扎根着文明有礼的东昌人。“一树百获者,人也。”我区在农村开展了“四德”工程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创新100例》和《文明公民读本》等书籍2000余册,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我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制定了全区首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并通过商业化运作,制作了60余块规格统一的公益宣传栏,免费为文明村安装到位。在此基础上,开展评选“好儿媳”、“好婆婆”、“第一届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以典型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为文明创建工作打造了新亮点、树立了新品牌。
文明创建 依靠群众
6月4日晚,湖北小区的李秀花老人从外边回家,正碰上小区志愿者巡逻队的队员在巡逻,老人熟悉地和每个人打过招呼,乐呵呵地上了楼。“每天晚上见到带着红袖章巡逻的人,我这心里甭提有多踏实了。”老人边走边高兴地说。湖北小区志愿者巡逻队是东昌府区“1314学雷锋”50余支志愿者队伍之一。我区以提升群众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着力点,以塑造“自豪、创业、包容、奋进”聊城形象为目标,在全区开展了“1314学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汇聚全区8000余名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年来,他们结合自身实际,为社区和农村妇女免费查体9700人次,为7800余名贫困母亲进行了义诊,开展了1000余次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全市志愿服务的新品牌。文明创建服务群众
在我区,有一种思想一直深深扎根在党委、政府心中——文明创建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只有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创城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城市的文明创建才能充满生命力。
今年4月,我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全区共有45条背街小巷纳入了这次改造工程范畴,总面积达到了38582.7平方米,计划投资517.21万元。对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工程坚持优质高效,除硬化主道路外,还对人行道进行改造。“家门口的小巷平了、新了,走在上面舒服多了,感谢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家住湖西办事处魏大庙村的居民高兴地说。经过这次改造后,魏大庙新村路两边专门采用吸水砖设置了人行道,还重新铺设了沥青路面,并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改善。截至到目前,已完成42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长达492米的改造工程营造了“市容整洁、交通顺畅、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打造了城区亮点,提升了城区文明创建水平,让沿线近千名名居民从文明创建工作中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