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鲁西大地民俗旅游第一村——湖西办事处姜堤村的姜堤乐园,有个名字与之休戚相关,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姜堤乐园董事长李士恩。
从无到有,他带领全村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上孕育着致富的梦想;
从弱到强,他指引新村发展在常青的乐园里升腾起幸福的希望。
让“土里刨食”的乡亲“坐地收金”
位于聊城南3公里的姜堤村是个只有46户人家、190口人、耕地面积204亩的小村。早些年,勤劳的姜堤人为脱贫种粮食、种棉花、种果树,可结果总不如人意。1999年4月24日,在村委会直选中,乡亲把票投给了在外做生意的村中“首富”李士恩。立足姜堤村濒临徒骇河、赵王河等四条河流汇聚的“四河头风景区”,每逢春季几十万株桃花、杏花、苹果花竞相开放这一环境优势,李士恩打定了发展民俗旅,把土地集中起来建立姜堤乐园的主意。
规划一出,祖祖辈辈只认土里刨食的村民,不相信守着果园就会有人来送钱,都强烈反对,李士恩就自己出钱带着农户代表到安丘、潍坊等地去考察,看到旅游发展前景的乡亲把地交了出来,并以此为股份,每年可以按所占股份从门票收入中分红。为建好姜堤乐园,李士恩带头出资,七拼八凑,连赊带借,筹集了45万元,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村民的共同努力,终于换来了鲁西第一家占地300亩、透染着浓重乡土气息的民俗游乐园。
2000年5月1日,姜堤乐园正式对外开放,当天游客就来了4000多人,门票收入20000多元。如今,姜堤乐园门票收入已达500万元以上。
让“小富即安”的百姓“再思进取”
宽敞、干净的街道上,人来车往;一排排白墙、红瓦、坡屋顶的村房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现在村里群众的收入是有了大幅增长,但发展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这几年没间断在园区里上项目,还进行了新村建设,就是要保障百姓的生活质量能够持续提升。”为避免农民常有的“小农意识”,李士恩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得更远,从而带动群众“多思进取”。
在李士恩的主导下,姜堤乐园每年都有大动作,每年都有新业绩:重葺江北八大盛景之一的依绿园,举办“江北水城国际樱花节”,建起集种植、加工、科研、观赏于一体的葫芦大观园……近年来李士恩通过游客反馈发现,大型娱乐项目存在很大市场,就立即着手筹划,目前建设的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包括大型过山车、激流勇进、疯狂老鼠等20余种中大型娱乐设施,预计明年“五一”前后可以完工。
园区的成功给姜堤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使这个曾经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欠外债1.6万元的贫困小村,变成人均收入过万元、公共积累2000万元的富裕村。“下个十年,我们的目标是把姜堤乐园打造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型休闲度假景区,使之成为聊城对外交流一张亮丽的名片。”面对未来,年逾花甲的李士恩早已画好了清晰的蓝图。
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
为了建园子,李士恩到底垫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村里的变压器坏了,他出钱修好;村头河堤路难走,他出资2万多元修了渣石路;乡亲们去外地参观,钱都是从他的腰包出……如今,园子建成了,集体富裕了,乡亲纷纷提出要给他补偿,他都拒绝了:“我当这个干部就是为了领着大伙致富的,算经济帐我就不干这个职务了。”
为了集体,他付出了智慧、汗水、金钱,还付出了对家人的亲情。
李士恩是个好儿子,多年来对父母关怀备至,可70多岁的老母亲病重住院时,他因乐园施工没能尽孝榻前;李士恩是一个好丈夫,多年来对妻子恩爱有加,可建园初期,他没顾得上送身体不适的妻子及时就医,差点危及生命;李士恩是个好父亲,多年来对儿女尽显慈爱,可为项目奔波时,他没能陪病重的女儿最后一程。
他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他优先照顾,先后安置了20多名特困村民到园里上班;对村里2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他实行同工同酬,并对一名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每年补助360元;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给予600元的生活补助。李士恩还无偿帮助临清、菏泽等地的乐园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的爱心、真心,以及那种润物无声的平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