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讯 今年以来,闫寺街道聚焦“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发挥,聚力做好融合文章,推动代表委员履职融入基层治理,形成了“居民群众常来、代表委员常在、好事实事常办”的良好格局。
阵地融合,在资源共享上下功夫。拓宽服务广度。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群众、方便代表委员原则和“五个统一”标准,在便民服务大厅和党建综合阵地分别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减少闫寺片区和嘉明片区群众诉求时间和成本,确定每周一为代表委员接待日,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做好记录及答复。明确服务制度。推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室“三室合一”,细化任务清单,设置民情“收集—会诊—办理—测评”一条龙办事流程,对能直接协调解决的直接给予回复;对属于街道职责范围的转交党工委协调解决;对需相关部门办理的与街道共同向上级反映,及时跟踪问效。细化服务精度。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划分为核心办公区、工作融合区、协商议事区3个责任区,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成为“代表委员领衔、一窗受理、接诉即办、跟踪问效”的高效阵地。
机制融合,在高效履职上动脑筋。探索构建“113456”党代表工作矩阵。“1”是坚持一条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传党情、解民忧、聚民心的作用。“1”是建强一支队伍。建立“1+1双联双带”机制,由1—2名党代表联系1名预备党员开展值班坐班。将“两代表一委员”培训纳入本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围绕党风党性、履职技能、乡村振兴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月确定主题党日主题,广泛组织代表委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是落实三个常态。创新拓展“三个常态化”工作法,通过常态化接访、走访、线上服务,印制发放包含代表委员二维码联系渠道的服务卡,实现“您‘码’上反映、我马上办理”服务不断档、不打烊。“4”是贯通四个环节。设置民情“收集、会诊、办理、测评”一条龙办事流程,依托街道“周一议周五评”议事机制及时跟踪问效。“5”是实现五个联动。联合“党建引领、便民服务、文明实践、网格邻里、公检法司”,环环相扣,今年以来,代表委员为群众解决了小区飞线充电、井盖破损等民生实事200余件,惠及群众1500余人次。“6”是延展六个维度。为了让代表委员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让群众到代表委员工作室中来,成立党建引领、矛盾调解等6个党代表活动组,提供“组团式”服务。充分发挥代表委员特长,服务范围涉及法律援助、农技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地域区划全覆盖、行业领域全辐射、服务群众全方位”的履职格局。
人员融合,在基层治理上有作为。闫寺街道现有两代表一委员35人,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融合发力,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领域有所作为。“代表委员+乡村振兴”。区级党代表、镇南新村秦庄网格支部书记带领秦庄村实现整村土地托管,并通过招募村企,向村企输送劳动力52名,村企免费为村内五保、低保提供午餐,构建利益共同体。“代表委员+产业项目”。区人大代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带头流转冯庄新村3700余亩土地,与山东久久中药材种植公司签订流转合同,围绕“耕、种、管、收、购、销”等生产环节需要,开展全程托管服务,村集体按每亩100元的居间服务费增收,吸纳周边村民就业,村集体和村民收益不断提高。
工作融合,在民生保障上见实效。好“闫”好语化纠纷。代表委员每月10号、20号、30号开展“逢十说事”,举办党代表圆桌会,召集党员、居民代表坐下聊一聊,用好“闫”好语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主动下沉问民需。代表委员保证定期轮值的同时,积极变“坐等上访”到“主动下访”,采取“党代表、政协委员包联社区新村、人大代表包联网格”的方式亮身份、听民声、办实事。发挥代表委员职业优势和各自专长,开展政策咨询、科普教育、走访慰问、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履职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实际需求。代表委员来讲课。依托各新村社区党校、灯塔书屋开设“灯塔·领读”、红色故事宣讲、履职经验分享等,进一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切实提高代表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今年以来,共开展学习培训12次,接待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52条。
(融媒体 裴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