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讯 今年以来,我区聚焦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身心特点和精神需求,匠心打造“心系桑榆”心理关爱服务品牌,通过平台资源整合、人才队伍培养、宣传教育推广、融合模式探索,创新实行“4+”工作模式,用心用情呵护老干部心理健康。
“自建+共享”,联动整合平台资源。积极探索跨领域协作联动新模式,通过自建平台和资源共享,为老干部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在区老年大学、社区共享式离退休干部党建活动阵地、养老服务机构等涉老阵地,探索打造4个老干部心理关爱服务工作室,建立健全工作室咨询预约、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科普宣传等服务。工作开展半年来,共接待230余人次。拓展服务资源共享。研究制定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利用“心理CT云系统”量身定制线上离退休干部心理测评问卷,根据数据评测结果精准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高风险老干部的随访管理和转诊推介提供有效数据支持。目前,参与线上心理测评和线下调查问卷老干部达到2100余人次。
“专业特长+志愿服务”,培养专门人才队伍。发挥各领域、各层次人才优势,建强离退休干部心理关爱服务工作力量。聘请专家团队。聘请市第四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5名心理专家为专家顾问,开展老干部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汇聚专业力量,提升老干部心理关爱和精神慰藉服务能力。招募志愿者团队。挖掘热心公益且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离退休干部、“五老”志愿者、专兼职心理咨询和专业特长在职工作人员15名,组建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入户走访陪伴、爱心帮扶等活动60余次。借助医疗服务团队。组织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健康义诊”2支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6支服务团队,根据老干部个人意愿和需求,为辖区内老干部上门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就医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上门服务辖区老干部120余人次,切实打通老干部心理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
“线下+线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方式,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老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用好新媒体宣传教育。结合老干部年龄较大、居住分散、不易集中的特殊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依托“银辉东昌府”“东昌府区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开设“健康生活”专栏,推出心理健康科普知识10余期,在老干部交流群中“点对点”推送学习,以网络“小切口”推进心理健康宣传多方位、全覆盖。做好线下宣传教育。依托心理专家、志愿者和医疗健康专家团队力量,采取大学集中讲、社区巡回讲、团体活动互动讲等形式,到老年大学、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公益讲堂、团体辅导、“一对一”咨询等活动,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新退休干部适应期培训、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培训,多维度、多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受众老干部达3500余人次,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老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党建+业务”,加强融合模式探索。强化党建工作融合。将心理关爱和精神慰藉服务与离退休干部党建有效结合,指导全区14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通过丰富主题党日活动,提升离退休党员干部凝聚力、向心力,充实老党员的精神生活。强化业务工作融合。聚焦“退前、退中、退后”三环节,推进干部退休全流程管理,确保干部退前“舒心”、退时“暖心”、退后“热心”,激励引导退休干部在助力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关心下一代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区150余名离退休党员主动与社区对接融合、服务社区建设,参与开展文艺汇演、文艺下基层等文体队伍活动10余场,充分展现了老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效提升了老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