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
我区打造鲁西平原乡村振兴新高地

  东昌府讯 “得益于村里的支持,我们能够免费使用直播场地,为了回馈村集体,我们每成交一笔订单就向村集体捐赠一角钱,作为公益基金。目前,我们的月度销售额能够稳定在二三十万元的水平。”在夏末秋初之际的堂邑镇,不少年轻人坐在空调房,对着手机做起了直播,直播团队负责人刘洪斌介绍着堂邑镇葫芦产品直播情况。他们的直播间里,形态各异的范制葫芦、各种题材的烙画葫芦琳琅满目,引得网友好评不断,这正是当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堂邑镇是著名的葫芦文化艺术之乡,当地栽植葫芦已有千年历史。在堂邑镇等龙头乡镇的带动下,我区共有葫芦种植户5000余户,葫芦种植面积3万余亩,种植品种100多个,葫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年产值16亿元,在新疆、陕西、山西等地建立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量的七成。

  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让葫芦藤上开出新花朵。堂邑镇引进高端范制葫芦种植基地项目,该项目涵盖葫芦艺术馆、大师工作室、高端葫芦加工雕刻、葫芦产业研学、高端葫芦加工种植培训等。围绕打造鲁西农耕文化名片,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将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更好保护传承葫芦文化。采取“非遗文化+数字化”创新模式,打造全国首家葫芦文化产业互联网平台,为葫芦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这是我区各镇(街道)立足独有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的生动案例。郑家工业型、堂邑文旅型、斗虎屯新能源型、梁水镇电商型……一个个特色产业小镇蓬勃发展,呈现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我区坚持规划先行,连片开展河渠林草路坡田村全要素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用好城市资源,突出城郊特色,按照“一中心、多组团”片区布局,在原有街道横平竖直、宽阔平整,宅院整齐划一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的示范片区。以打造具有平原特色的城郊型乡村振兴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垃圾处理、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工作。

  特色产业发展夯实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根基。我区开展和美乡村省市区三级联创,从群众最关心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着手,补齐短板弱项。今年以来,投资6000余万元高标准规范提升示范片区。目前,示范片区内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6个、区级9个,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此外,通过巩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议事、乡贤议事等制度,我区已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堂邑镇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刘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教场李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改革思维,是我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构建“区级专班党组织——片区党委——行政村党组织——自然村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区委书记任区级专班书记、镇党委书记任片区党委书记,以党建联盟串联片区发展合力。借鉴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多举措吸引人才、企业及社会资本下乡,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梳理水利、交通等领域涉农资金1.1亿元,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示范片区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一个又一个堂邑镇这样的典型,带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更美、家乡味道更浓、群众更有幸福感。我区立足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不断推动鲁西平原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

  (融媒体 肖常征 通讯员 李贺 高之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事
我区科技强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我区打造鲁西平原乡村振兴新高地
我区失业保险稳岗 返还红利惠企暖心
山东省第十六届“百千万”三大赛东昌府区象棋选拔赛举办
我区举行乡村振兴驿站授牌仪式
图片新闻
塑强“信义东昌府”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破立并举与先立后破
报头
广告
东昌时讯一版要闻01我区打造鲁西平原乡村振兴新高地 2024-08-30 2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