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农服务中心撬动万亩农田一体化管理
郭龙君 相宝光
  郭龙君 相宝光

  远处望去,座落于东昌府区梁水镇的为农服务中心,是个不起眼的小企业。然而,就是这个小企业,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实践,却撬动了万余亩农田一体化管理的大服务,从而为一方百姓实现科学种田,会种田、种好田闯出一条致富路。

  亩增300斤 科学种田是关键

  “我种了半辈子地,感觉自己会种地,但与为农服务中心倡导的科学种田,存在天壤之别。”该镇王屯村种粮大户王华涛深有感触地说,靠传统耕作方式费工费力,产量还上不去,加入为农服务中心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了土地改良,同样的投入,今年每亩小麦比以前多收了300斤。

  “我们推行科学种田的大农业,关键出路在于转变农民传统耕作意识。让农民科学种田、多得实惠,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该中心总经理邢涛说。为农服务中心前身是汇鑫粮食银行,最初只有6个人,当时主要依靠为农民代储代存粮食服务,可谓是“小打小闹”。如今,中心已经是拥有5个仓储基地、10架植保飞机和200余台农机设备的综合服务实体,员工近百人,并在辖区村庄全部设置了代办员,服务范围覆盖全镇108个行政村及斗虎屯部分村庄,主要业务涵盖农作物全托管订单回收、农机新技术、新型农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手学习培训和新型农业技术培训,先进农业设备投资达400余万元。

  梁闸村农民李方军是个种粮大户,拥有100多亩耕地的经营权。他说,没加入服务中心以前,这百余亩农田的病虫害防治就是个大难题,正常情况下防治一次要雇用6个人干5天,光人工费就要2000多元钱。“今年我用了服务中心的植保飞机,用了两个小时,只花了不到200元,省工又省钱!”李方军说。

  整合资源 合作释放倍增效应

  要想克服传统农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运营能力差的不足,就必须解决理念、模式、要素等方面的不足。“要想形成自己的优势,必须把资源、区位、科技以及工作基础等优势强强联合,整体放大,使之产生倍增效应。”邢涛说。

  为实现强强联合,为农服务中心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通过政企合作引入商业模式,利用惠农扶农政策,引进大量资本进入农业,更好地实现政府初始资本的杠杆作用。2016年,中心从东昌府区农业局成功引进土地改良资金150余万元,先后投入50余万元对许屯村种粮大户梁双海的农田实施了改良,随后又投资100万元对小李庄村200亩农田改良。

  农户与服务中心合作后,农田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只用一个电话就能全解决。冯段王村的菜农郝作义说:“今年春天我种了两个大棚的茄子,防治病虫时,所带药物不够了,便给服务中心打了个电话,一袋烟工夫就送到了,十分方便!”

  不仅如此,该中心还积极寻求和大型农业企业合作,先后与史贝美股份有限公司、山农盛丰种子公司、省农科院种子公司等大型种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所有生产资料都是由工厂生产车间直接送达中心储备库,然后搬运到田间地头,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和物流成本,农民得到了最大实惠。此外,服务中心不光经营农资等大宗商品,也经营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实行多元化经营,同样是一个电话、送货到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副刊
省政府督导组来我区督导检查气代煤、电代煤工作
东昌涌豪情 阔步新征程
荣红智督导检查我区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
图片新闻
全区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工作调度会召开
“文明东昌府·喜迎十九大”东昌府区联墨书画展开展
市政协来我区视察台资企业发展情况
图片新闻
为农服务中心撬动万亩农田一体化管理
报头
广告
东昌时讯一版要闻01为农服务中心撬动万亩农田一体化管理 2017-10-16 2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