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当年成双。一朝离别,生死茫茫。君成果冻,妾为胶囊。重逢胃壁,携手天堂。”一首诙谐幽默的打油诗却道出了食品安全的悲凉,诸如地沟油、速生鸡、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已让“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头等大事。
笔者认为,实现“舌尖上的安全”还需“快、准、狠”。“快”是指,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道德手段,而是要“发现一个,严惩一个”;“准”是指食品安全监管要到位。从食品生产到食品流通,从实施生产许可到检验、查处,监管不仅要做到范围全面,更要做到“发现及时”,让违法生产经营者无“空子”可钻;“狠”是指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严厉整治“小作坊”、“黑窝点”以及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执照、无生产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使其无“还手之力”,尽快退出社会舞台。
(据东方网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