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月,九月人倍忙。金秋时节,东昌府区广袤的田野里,四处漫溢金秋丰收的喜悦。年年金秋多喜悦,处处丰收各不同。同是三秋大忙,和往年相比,今年却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近日,记者走在斗虎屯镇的田间地头,亲自见证了农民劳作时的辛苦,分享了他们丰收的喜悦,同时也目睹了一些新鲜事儿、新变化。
“庄稼活”网上学
“俺家的玉米都倒了,网上一查才知道是缺钾,今年俺买了4袋,给它补一补,壮壮筋骨。”10月9日,郇庄村的董吉芳拉着一车“配方肥”,赶着去犁地。
今秋以来,斗虎屯镇产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一些有文化、有头脑的村民,不再满足于“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业信息、研究农业发展。他们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些名优特稀农产品的种植、高新实用技术的应用和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做到了种植讲科学、销售有门路。
“小时工”俏田间
10月7日上午,东吕村东南斜洼的流转田里,六七个妇女正在掰玉米。“俺们的土地都流转了,俺姊妹几个就搭伙出来做‘小时工’,一天70块,上午还管一碗杂烩菜。”打工嫂李玉琴,使劲掰着玉米、脸上堆着笑。近年来,斗虎屯镇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忙时节往往出现“用工荒”,一些“失地留守妇女”,抓住了这一“商机”。她们三五成群,组成“零工团队”,当起了“小时工”。李玉琴说,一秋下来她能挣三四千块钱呢!
“经纪人”忙秸秆
“这一车能装1吨多,运到奶牛场能卖200多块钱。俺两个一天拉上四五趟,就能挣小一千。”10月8日一早,闵庄村北的玉米田里,宋仁星两口趁潮装玉米秸,谈起收入毫不掩饰。
今年秋收,斗虎屯镇一些有机动车的村民开着拖拉机、三轮车,到田间地头,做起了“秸秆经纪人”。一些村民为了尽快腾地播种,半卖半送地把秸秆让出。“经纪人”再转手卖到附近的奶牛场或食用菌加工企业。据了解,像宋仁星这样的“秸秆经纪人”,该镇有60多个。这些人的出现,提高了秸秆利用率、缓解了禁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