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农村天地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留印:做老百姓的贴心“和事佬”
  本报记者  李可新  特约记者  李凤国

  在道口铺街道道口铺村,很多人都认识王留印。不仅仅因为王留印是该村5组的村民小组长,更因为王留印向来就是个爱管事的热心肠,王留印见不得人吵架、拌嘴,遇到这种事情,他总是忍不住上去管一管。当记者问道王留印,为什么喜欢管别人的“闲事”?王留印说,大家相识或住到一起,是缘分。不要见了面像仇人,每天笑嘻嘻打个招呼,这才和谐。 

  王留印今年56岁,18岁的时候就在村里当了队长,“当队长总是要管点事情,还要把大家的关系搞好。”因此,经常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成为了王留印从年轻开始就擅长的事。“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当个队长啊、组长啊,可能是自己喜欢多管闲事吧,总是被选为当什么‘长’。”说到这里,王留印自己大笑起来,不过王留印也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不是吹牛,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和谁争过、吵过,也不希望看到身边有人吵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吵架不好。其实都是一些小事,不要去计较那么多。” 

  当了几十年队长、组长,王留印处理问题有经验,劝架的经验也是日积月累。王留印说,劝架的时候,有一招是百试不爽。有一次菜市场里,王留印遇到买菜的和卖菜的人吵了起来。当时买菜的嫌卖菜的喊价太贵,卖菜的人听了不高兴了,双方你一句我一句越吵越凶。王留印当时经过,看他们这样吵个不停,就忍不住“出马”了。“莫吵,莫吵先。”王留印发声,打断了两人吵架的节奏。吵架的两个人见一个老大爷突然冒出来说话,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还真安静了下来。接着,王留印和买菜的说了一大堆现在物价涨了,菜价也越来越贵之类的话;然后又和卖菜的说,做生意也不容易啊,卖菜起早贪黑又赚不到什么钱;最后,王留印对卖菜的人说,“你称高一点给他,他以后都认你的菜来买,不是很好嘛。”两个本来越闹越厉害的人,一边听王留印讲话一边笑了起来。也不吵了,还夸“这个老人家会说事调和”。近几年来,他先后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114起,其中疑难纠纷21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起,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为维护一方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要做好调解工作,没有广博的法律知识和过硬的调解技能是无法胜任的。王留印结合实际,为自己制订了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挤出时间进行学习。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并自学计算机,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系统学习并掌握《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土地法》等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运用于调解实践,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王留印告诉记者,自己劝架有技巧:分头化解。当着这边为这边讲话,当着那边为那边讲话。“要先把他们扯开,然后一个一个去谈,我在中间帮传递一点好话,两边的气慢慢也消了。” 

  王留印说,这是他多年“灭火”的经验。自己之所以能劝和大家,并不是自己有多厉害,主要还是因为多数人都是讲理的人。“谁喜欢天天吵架、和别人过不去呢?大家都是想要和谐的,有人出来劝一劝,很多事情就能化解过去。”王留印还说,邻里之间多理解,待人和气一些,吵架的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少。“希望以后没有事情要我去劝架,就最好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计生·城市生活
   第05版:教育
   第06版:关注
   第07版:农村天地
   第08版:关注
王留印:做老百姓的贴心“和事佬”
新闻简讯
菜花田间防虫害
文化大餐“点着吃”
村民信赖的当家人
东昌时讯农村天地07王留印:做老百姓的贴心“和事佬” 2014-08-25 2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