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一方方麦田错落有致,仿佛一张金黄色的地毯铺在了广袤的大地上,微风拂过,金色的麦浪翻滚起伏着,一阵阵麦香沁人心脾;近看,海洋般的麦穗整齐而饱满,垄垄清晰、刮净。马达轰鸣声中,一辆辆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中欢快的驰骋,又是一个丰收年!6月9日,记者来到麦收现场,倾听种粮大户们的“种粮高产经”。
王玉章:种地要讲科学,要懂得市场规律。
“今年俺种的100来亩小麦丰收在望,最让俺高兴的是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保守估计这块小麦亩产能达到1200斤左右,比去年产量增5%左右,今年比去年又多收入上万元。”6月9日,在堂邑镇南街村,握着籽粒饱满的麦穗,种粮大户王玉章喜上眉梢。更让王玉章高兴的是小麦的市场价格,近几天小麦市场价格是每斤1.2元,但还没有达到最高,根据他的经验,麦收开始后,价格肯定还会有所上调。粮食高产,价格合适,农民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王玉章是堂邑镇的种粮大户,承包了一百多亩地。说起他的致富经,老王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种地,对科学要真信、真学、真用,要懂得市场规律,我种地就讲究联户发展,大家统一采购农资、统一耕种、统一销售。统一购买农资,买的量大,价格肯定是十里八村最便宜的。销售商送上门来,我还省了运费;统一耕种,这每亩地消耗的柴油、机力是最少的;统一销售,一样的品质,我的小麦一公斤又要比零散卖粮的农民高几分钱。”王玉章的一番话颇有道理。他认为,新时期的农业要讲究规模,要减少无益的消耗,既要根据目前市场需要还要放长眼光因地制宜科学种植。“今年我这一亩地能多收入两百多元,这一百亩就能增收两万多元,这一部分是我们勤劳,另一部分是政策好,政府给我们帮助很大,给我们提供了统一深耕、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科技指导,让我们种地省心又增产增收。”
欣喜之余,王玉章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一些新期盼。“明年,希望国家再加大对种粮户的支持力度,要多关注,多扶持,长久保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我们明年的干劲儿会更足。”
任立恩:“机械化耕种加上科学管理,不高产才怪呢!”
“今年的麦子穗大粒满籽实,这亩产少说也得1300斤,机械化耕种再加上科学管理,不高产才怪呢!今年的‘白馍’算是吃稳了!”6月9日,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的任立恩的恒益家庭农场麦子收割完毕,望着小山般的麦子,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在谈到如何种粮时,“科学”和“机械化”是任立恩提到的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任立恩的家庭农场享受的是科技“套餐”——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机械联合整地技术、机械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肥深施技术、机械药剂灭草免中耕技术、机械收获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等。“耕地吃了营养均衡的‘套餐’就爱干活,所以我种粮的经济效益非常好。”老任诙谐的打起了比方。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任立恩每年将收获后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并建成了该街道第一个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基地。有了成功经验的任立恩比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学习和推广农业技术知识。平时,他主动给农民们讲种田技术,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说到今后的打算,老任说,现在的政策好,种地不缴税还能得补贴,农民靠种地也能挣大钱。“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种好地,多打粮,我琢磨着把粮食这个产业链做起来,增添烘干和加工设备,生产加工优质面粉。”老任干劲十足地说。
后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位种粮大户现身说法,学科学,用科学,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种植小麦,收获了丰收与喜悦。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科学种粮的魅力。科学种粮,农民种出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