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冬,颗粒归仓,柴草归垛,正值农闲。古楼街道的农民,却趁着春节的临近,勤劳致富,全民创业。“冬闲”时节变“冬忙”,耕耘出来年的新希望,成为农民现代生活的新风景。
花农丰收喜开颜
春节临近,为了增添喜庆气氛,在凤凰苑的花卉大棚里,前来购买鲜花的人络绎不绝,花卉基地经理孙小强介绍说,自从全国大兴节俭之风开始,会议用花减少了。现在的家庭都追求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鲜花也成了一种年货。为了备战新春花市,我们紧跟形势,多种植了些大众性的家用鲜花。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花卉基地就进入旺销阶段,热销品种以盆栽花木等普通大众型鲜花为主导,购买者除普通市民外,一些酒店及购物中心等为营造节日氛围也纷纷前来选购。现在花卉基地的一天纯利润就能达到两三千元。
春节带火“饺子经济”
“过年吃饺子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上班紧没空包饺子,选择来饭店吃或者买包好的饺子自己回家煮。我们抓住这个商机,拓展饺子服务。现在水饺的销量比平时多出百分之五十。”1月19日下午,八东村的村民张蕾在自家的小店里和几名工作人员做着紧张的和面、拌馅儿、擀皮儿等准备工作,猪肉饺子、羊肉饺子、鲜虾饺子……不同口味的饺子应有尽有。张蕾利用农闲时节,紧盯节日服务链,除了制作大量春节传统食品水饺外,还新上了煮花生、馄饨、饺子皮等食品。同时制备了许多食材原料,方便顾客把各种配菜买回家稍加烹制便可上桌。现在上门订购的顾客络绎不绝,“饺子经济”让她狠狠地大赚了一把。
巧手“扎”出幸福夕阳红
农闲人不闲,学艺又赚钱。近日,在郑楼村村民梁同敬的家中,68岁的老人正和老伴熟练的扎苕帚、做盖帘。只见他先用麻绳将若干高粱秸秆穿成一排,再将两排高粱秸秆叠在一起,一阵穿针引线后,一个美观又结实的盖垫初具雏形。“现在人人都在为发家致富找路子,我们也不能落后。趁着地里的活都做完了,做些手工活趁着销售旺季出去卖,逢年过节买盖垫的人多,我们也能多挣上些钱。”梁同敬高兴的说。和梁同敬老人一样,在郑楼村有很多老年人在临近春节,依靠传统手工产品,积极发展特色手工业。据了解,这些手工产品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临近年关的销售旺季每月收入可达1000余元,老人们用自己的巧手“扎”出了一条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