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的灯笼,喜庆的中国结,欢快的节日歌舞。随着马年春节临近,笔者在道口铺街道走访时看到当地农民天天上演喜庆的歌舞,把期盼和喜悦写进春联,忙着送科技新年礼,营造出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
春联里画新景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任堤口村的低保户任连珍,欢欢喜喜地给自家的大门口贴了一副“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的春联,看着这副象征吉祥和希望的春联,任连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与以往农民常贴的“门迎四季福,家进八方财”,“迎新春天赐鸿福,贺佳节日进万金”等传统祈福求财类对联不同,今年反映增收和农村新气象的春联格外受到当地农民的青睐。高马村的高学研老师给邻里乡亲写春联已有20多年。他说,今年反映社会和谐、文明、富贵、祥和的新颖之制明显多了,像“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睦幸福长”,“政策落实家家乐,大地回春处处新”“免皇粮国税为农民减负,发粮食补贴让农家增收”,“和睦春长在,勤劳福有余”等对联特别受村民喜爱。
歌舞天天有
腊月二十五一大早,道口铺街道办事处鲁昌面粉厂大门前小鼓咚咚咚,大锣锵锵锵,脸上涂着油彩的武庄秧歌队队员们舞动彩绸,扭动腰肢,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跷,引得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围聚上来。驻足停车观看节目的邯郸市民夏树伟女士既兴奋又感慨:“没想到春节在这里能看到这么地道的民俗表演,这年味儿、喜气呀全有了!”
该街道注重民俗文化队伍建设,重点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民间艺人和学校教师进行培养,先后成立了花竿队、舞龙队、竹马队等6支民间艺术团体,使民间艺术团体、唢呐等民俗文化得以传承。打花杆、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春节期间在道口铺办事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让群众在传统文化魅力中品味到浓浓的“过年的感觉”。
忙送科技新年礼
腊月二十六早上,程庄村种菜能手程秀春给同村正在大棚内侍弄生菜的王玉玲送年礼。姐妹俩相互祝福后, 程秀春拿出了一本《无刺黄瓜栽培技术》送给了王玉玲。王玉玲喜上眉梢:“你这年礼送得好,俺年正准备种黄瓜,有了这本书和老大姐当技术顾问,俺心里就有底了。”在农村,亲朋好友逢年过节互送礼品是常有的事,所送的礼品无非是烟酒糖茶、鸡鱼肉蛋。然而,近年来,农民铆劲致富的的念头越来越足,“送人千斤不如送人一技”逐渐成为农民的共识。春节前夕,不少农民利用拜年之机互传技术、互送信息,过年聚会逐渐变成了农民科学务农的传经会、交流会、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