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基层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闫寺街道
冬闲时节新事多
李可新 王丽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王丽

  隆冬时节,走在闫寺街道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蔬菜大棚“绿”意盎然、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合作社里“淘金”忙……在热热闹闹忙“冬闲”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鲜事。

  蔬菜大棚“绿”意浓

  日前,在刘庄村蔬菜种植基地,刘贵堂一家正把采摘下来的黄瓜装车外运。“我们这儿种植的蔬菜施的是农家肥,喷的是沼液,绿色环保无污染,县城一家超市正急着催货哩!”

  冬闲期间,该街道农民针对蔬菜土壤板结等化肥施用负面效应,主打“低碳牌”,“用畜禽粪当粗肥,与复合肥搭配使用,肥效长,易保墒,蔬菜不仅长势好,还可少施一半化肥,既实用又实惠。”种菜能手刘晓明深有体会地说。

  园棚基地“科技经”

  “王站长,这冬季苹果树管理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近日,在闫寺街道任庄村的苹果园里,一大群村民正饶有兴致地听街道农技专家李宝海现场授课,不时有人插嘴提问。

  立冬刚过,该街道及早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人员下乡开办“冬闲课堂”,通过办培训班、园区指导、赠送科技书籍等方式,向群众传授大棚蔬菜管理、果树修剪等“科技经”,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享“冬闲大餐”。今冬伊始,全街道已举办科技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生态农业成品牌

  “瞧瞧,俺这棚里的蘑菇长得多好看!”近日,在周店村菇农周运田的食用菌大棚内,望着菇架上生长出的一串串嫩生生的小鲜菇,这位蘑菇养殖户的脸颊上乐开了两朵花。      

  近年来闫寺街道因势利导,坚持走高标准起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的产业化路子,实行统一订购菌种、统一组织技术指导、统一建造棚体、统一拉电和打井、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制度,把街道无公害食用菌打造成了生态农业的大品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法制
   第06版:生活感悟
   第07版:基层
   第08版:摄影
思全会 抓学习
农民郭春奎写诗颂发展
举办婴幼儿早教知识讲座
图片新闻
扎实做好小麦直补工作
冬闲时节新事多
常秀兰:77岁老母照顾病女42年
菇棚内的培训会
东昌时讯基层07冬闲时节新事多 2013-12-05 2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