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基层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涛:做沼气池建设的“勤务兵”
李凤国
  特约记者  李凤国

  “武师傅服务态度忒好,只要电话一打,立马就上门。我家沼气灶坏了,他带着配件来,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近日,道口铺街道田庙村一组村民田登焕这样评价赶来修沼气灶的武涛师傅。今年52岁的武涛,因十年如一日地贴心服务沼气用户,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电话沼气师傅”。

  2002年,道口铺街道开始在武庄村推广沼气池,武涛主动找到沼气技工要求学艺,师傅要求他从挖坑学起。那一年,他共挖沼气坑40多个,坑子不仅符合师傅的要求,而且除土量最少。从此,他迷上沼气池技艺,每年他建的沼气池不下40口,建一口成功一口农民获益一口。 武涛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他发现很多已建池出现问题后无人修,沼气配件无处买。 2003年,他主动找到区能源办领办了武庄村沼气服务网点,从沼气池的施工、投料、安装到出渣、修理一包到底,服务道口铺及邻近乡镇的600多家沼气用户。

  当好一个优秀技术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干一行,爱一行,武涛不仅认真参加能源办的每一次培训,还经常到附近的沙镇、梁水镇等地去拜师学艺;经常用自家沼气灶及设备维修练习,经过不断摸索,熟练掌握了修理技术;在病池的诊断方面,他拜师傅,问专家,翻书本,查资料,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仅成为本地的技术能手,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武涛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沼气池出问题最多的还是气压不够,池子漏气封闭不严,解决的办法是把粪抽光洗池,重新刷涂料,这一过程他完全可以指导农户自己或请人去干,但他认为池子密封技术性很强,不亲自动手问题总是不能解决。在又黑又臭的粪池内干活有时要干上几小时,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有好几次由于粪池内缺氧、温度过高,险些被熏倒在池内,每次出池都是一身汗水一身臭,出来后要个把小时才能缓过气来。但哪怕又脏又累,只要看到用户满意和赞许的笑容就又觉得付出是值得的。为了这份事业,他愧对妻子,实际上,他家也不富裕,家里承包的11亩耕地农活大多落在妻子身上,他最多只在耕田和收获上帮一点忙,为了解决农活与工作的矛盾,他只能尽量把田间劳作安排在夜间,经常起早摸黑,有时把农药打完天还没亮。但凡是沼气用户的要求,他从没有拒绝过,凡是经他维修处理的问题必定是用户满意后才放手。

  顾庄村民李效忠对“沼气医生”武涛赞不绝口:“老一辈人在上世纪70年代也建设过沼气,由于技术跟不上,没有人管护,都是一年建、二年停、三年留下一个坑,当时建的沼气池都失败了。如今有了武涛这样的‘沼气医生’,我们村家家户户的沼气都很好用。”面对大伙的赞誉,武涛总是说:“沼气坏了打电话找俺老武!这是乡亲们对我最大的褒奖。在今后的沼气池建设和后续服务中,我要把技术钻得更精湛一些,服务更贴心一些,当好沼气池建设的‘勤务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健康·旅游
   第05版:教育
   第06版:文史
   第07版:基层
   第08版:关注
葫芦节上的堂邑葫芦
武涛:做沼气池建设的“勤务兵”
图片新闻
温情社保暖民心
着力激发基层党员活力
九九重阳节 情暧老人心
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东昌时讯基层07武涛:做沼气池建设的“勤务兵” 2013-10-14 2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