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街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点”。街道12个社区均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劳动保障站、帮扶救助站、计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一系列功能齐全的服务窗口,在此基础上还增设文体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等一系列文体教育活动场所,为社区提供了多项服务载体。为弱势群体建立了帮扶档案,并纳入微机管理,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对低保户,严格按照“四级审核”、“三次入户”的程序,做到应保尽保,在“爱心超市”免费领取生活用品,优先安置就业岗位,努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残疾人和“三无”老年人,采取党员带头、邻里互助、志愿者对接的“一助一”、“多助一”方式,结对帮扶。
以辖区内单位和商铺为“线”。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动员辖区内的单位和商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以优质承诺服务面向广大居民,以优惠的服务举措面向弱势群体,先后为辖区内的群众提供了家电维修、照相优惠、家政服务、各类修理服务等。自活动开展以来,辖区内共有576名困难群众收到党员联系卡,2210名机关党员集中开展主题活动16场,开展各项公益服务50多次,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难事300多件。
以“点”串“线”,打造“志愿服务圈”。如果社区服务中心是个原点,那“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便是中心这个原点的延伸,成为一条线,线上的每个服务点再和社区内个体单元的志愿者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服务圈。目前,全街道组建卫生医疗、法律咨询、家政服务、文艺演出、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团队6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已收集社情民意300多条,受益群众达5000多人。(本报记者 杜宁 特约记者 朱健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