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严寒,除了大棚里的一点绿意,整个田野都是白茫茫一片,在这样的农闲时节,朱老庄镇杜庄村那群爱热闹的朋友们又是聚在哪里了?这样的寒冷能阻挡住他们欢快的脚步吗?
还未踏进杜庄村的“文化大院”,就听到震天的锣鼓声从院里传来,笔者心想肯定是队长杜乐忠带着他的文艺班子忙活了起来!院中,五、六位长者围坐在他们自制的器乐前面敲打着欢快的音符,十几位妇女也穿红戴绿欢快的敲打着腰间的小鼓,端坐的村民这时也按捺不住跟着曲调和鼓点哼唱了起来,全然不顾这寒冷的冬……
“呛呛起呛起……”敢于专业团队试高低的民间艺人们敲打着自制乐器成为全场的焦点。队长杜乐忠告诉笔者,不能小瞧这批乐器,虽然模样不好看,可全都是他们自制的。他们利用牲畜的皮、树干等农家常见的材料即节省了文艺投入的经费又让这一手艺成为了他们流传的绝活。现在,杜庄村的文艺演出团队可是真正领先于整个朱老庄镇。
那边文艺活动举行的酣畅淋漓,这边农家书屋的村民也是络绎不绝。正在教孩子看图识字的王桂英大姐甚是认真,她告诉笔者,自己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虽说生在农村,可是孩子的教育不能落后,一有时间就带孩子来书屋学习,多亏了农家书屋让她多了教育孩子的平台。正在看蔬菜种植书籍的小青年杜文涛也跟笔者攀谈起来:“现在农村都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了。虽说还是在乡下种地,可是头脑里的知识储备丰富了就是土地里也能掘出金子!”
是啊,虽说是以种植为主的农村,可是人们的思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在精神生活上也有了发展和创新,真心希望村庄里的“文化生活”能够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