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文史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前“结束越战”的惊人内幕
  尽管结束越战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名叫丹尼尔·艾尔斯伯格的美国人所起的作用绝不能被忽略,正是他将有关越战真相的内幕透露给了《纽约时报》,从而促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曾经深受基辛格赏识

  193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出生在芝加哥,父亲是个失业的工程师。他经常随父四处漂泊。中学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后在英国研究高级经济学。一年后,回哈佛获得硕士学位。眼看就要读博士了,他突然决定要到海军陆战队服役两年。1965年6月,他以泰勒将军文职助理的身份到了越南,在这里,他被美军的腐败和凶残所震撼,开始反思自己的政治立场。

  1967年下半年,艾尔斯伯格请调回国,很快以兰德公司雇员身份,参与了越战历史专题组的工作。这个专题组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为全面检讨美国在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政策而组建的,目的是想知道美国是怎样走到了深陷越南的这一步。工作期间,艾尔斯伯格的出色才华赢得了基辛格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

  良知促使他公布真相

  作为高级军事分析员,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有机会接触大量美国国防部的机密文件,而在整理这些机密文件的过程中,他被一系列的越战真相深深地震撼了,因为这些文件准确无误地告诉他,前约翰逊政府的一些高官如何为了一己之私利和政绩,一步步地误导美国民众支持战争。更令丹尼尔·艾尔斯伯格不解的是,文件还披露了继任的尼克松政府又是怎样继续欺骗美国民众、隐瞒战争真相的。

  艾尔斯伯格愤怒了,良知促使他要将这一切公之于众。他开始偷拍这些机密文件。当7000多页的绝密文件被全部收集完毕后,他开始找一些议员交谈,目的是说服他们能在国会上公布这些文件,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落空了。无奈之下,艾尔斯伯格只能把这些文件交给最敢讲真话的《纽约时报》。1971年6月上旬的一个星期天,这些文件开始在《纽约时报》头版上与读者见面了。

  尼克松大为光火

  这些文件公之于众后,立即在全美掀起了轩然大波。反战浪潮遍及美利坚大地的各个角落,要求政府撤军、惩办战争贩子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尼克松政府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整懵了。缓过神之后,尼克松便指示联邦调查局抓获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命令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解除与兰德公司的合同。艾尔斯伯格在1971年6月下旬被捕。

  紧接着,整治艾尔斯伯格的大报复行动也拉开了序幕。尼克松将搞臭艾尔斯伯格的重任交给了戈登·里迪和霍华德·亨特,而这两个人正是后来“水门事件”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先是派手下威逼利诱艾尔斯伯格的心理医生,让他证明艾尔斯伯格是个偏执狂,有同性恋癖好,试图用社会舆论逼艾尔斯伯格自杀。同时,他们还派打手进入监押艾尔斯伯格的牢房,摧残其肉体,只不过后来事态败露,才没有得逞。

  差点被判115年

  既未将艾尔斯伯格整死,也没有将他逼疯,尼克松政府只好以窃取军事秘密等12项重罪起诉艾尔斯伯格。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115年的牢狱之灾。为达此目的,尼克松还用封官许愿的办法买通负责审理该案的法官。主审过该案的一名法官就曾当上联邦调查局局长。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尼克松因不久后的“水门事件”下台了。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法官宣布对艾尔斯伯格无罪开释。至此,艾尔斯伯格成了美国人民心中的反战英雄。

  (摘自《世界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创先争优
   第04版:旅游·综合
   第05版:卫生·防疫
   第06版:文史
   第07版:综合
   第08版:书法
1955年钱学森智寄求援信
原子弹之父的悲剧人生
提前“结束越战”的惊人内幕
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水门事件”
东昌时讯文史06提前“结束越战”的惊人内幕 2011-01-10 2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