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文史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955年钱学森智寄求援信
毛泽东主席接见钱学森
胡锦涛主席看望钱学森
  作为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困境一清二楚。美国移民局规定,钱学森一家只能在住宅附近30米以内的范围活动,特务们24小时监视钱家的动静,记录有什么朋友来访,钱学森去哪里。

  1955年5月的一天清晨,中国餐馆的伙计给钱家送来一篮新鲜的蔬菜,蒋英接过菜篮子,里面有一本中国的画报。她打开翻看了一下,立刻放下厨房的活,来到卧室,拉住刚起床的钱学森,把画报塞到他手上:“快看!”

  夫妇俩看到卷首醒目的位置上登着一张大黑白照片,正值五一节,中国为了庆祝节日,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照片上有一张他们熟悉的面容——陈叔通老前辈,就站在毛主席身边。照片很清晰。钱学森和蒋英会心地相视一笑。

  1894年5月,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了求是书院,乃今天浙江大学的前身。陈叔通为副监院,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和蒋百里(蒋英的父亲)就读于求是书院,是叔老的学生,对老师十分尊重。钱学森小时候见到叔老都会恭恭敬敬地鞠躬,口中叫着“太老师”。

  民主革命时期,陈叔通是著名的工商业者、进步的民主人士,曾应毛泽东邀请,出席开国前夕的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挚友。

  钱学森和蒋英想如果能求得叔老的援助,一定能得到国家的鼎力相救。

  夫妇俩立刻商量着如何能和陈叔通老先生取得联系,营救他们回国。

  为了防止书信落到美国政府手里,他们不敢直接把信寄回国,蒋英提议寄到比利时的妹妹蒋华那里,请她转寄给陈叔通。

  钱学森夫妇立刻提笔给伟大祖国写求援信,钱学森心中充满恭敬和迫切之情,他写道:

  自一九四七年九月拜别后,久未通信,然自报纸期刊上见到您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学森等几个人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一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信中还说:“但是现在报纸上说中美交换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说谎中国学生愿意回国都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当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说谎是骗不了的。然我们在长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唯恐错过机会……请求祖国帮助早日回国。”

  担心会被特务认出笔迹,蒋英写信封,她特意模仿了儿童的笔迹。

  怎样才能把信偷偷寄出呢?长期跟特务作斗争,钱学森夫妇也练成了反特本领,两人在住处附近仔细侦察了一番,发现一家咖啡馆里有玄机。

  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书信,打扮成出去喝下午茶的样子,慢慢地走近那间咖啡馆。果然,两个特务靠了上来,钱学森判断如果两人一起走进咖啡馆,特务肯定会跟进去,咖啡馆里的小邮筒就暴露了。

  他停下脚步,突然转过身来面对尾随在后的特务,特务们猝不及防,看钱学森站在那里不走了,就在三五米远的地方停下来,一脸尴尬却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些特务都不是第一次跟踪钱学森,被钱学森骂过几次,因此不愿再上前挨骂。

  蒋英大声对钱学森说:“你等我一下,我去趟洗手间。”她迅速溜进咖啡馆,将藏在裙子里给陈叔通的信,夹在给蒋华的家书中,投进了邮筒。

  信一寄到比利时,蒋华立刻将这封不同寻常的信平安地转寄到国内。陈叔通先生收到这封辗转而来的信,觉得意义重大,没有片刻耽搁,当天就把它呈送到周恩来总理手中。

  8月,恰逢第二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召开,中方正苦于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美国阻挠中国侨民回国,钱学森的求援信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据,周恩来总理拿着信高兴地说:“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节选自《钱学森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创先争优
   第04版:旅游·综合
   第05版:卫生·防疫
   第06版:文史
   第07版:综合
   第08版:书法
1955年钱学森智寄求援信
原子弹之父的悲剧人生
提前“结束越战”的惊人内幕
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水门事件”
东昌时讯文史061955年钱学森智寄求援信 2011-01-10 2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