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见证2009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这是一座迸发激情活力的小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发展 律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动着和谐的音符——这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于集镇——~~~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这是一座迸发激情活力的小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发展 律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动着和谐的音符——这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于集镇——
于集镇:奏响富民强镇和谐乐章
刘颖
于集镇党委书记许士海(左一)与党委副书记、镇长郭瑜(左二)到辖区企业聊城鑫鹏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于集镇党委书记许士海,党委副书记、镇长郭瑜深入农户大棚指导蔬菜生产。
  本报记者  刘颖  通讯员  王志荣

  寒冬时节,走进素有“全区第一工业强镇”之称的于集镇,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截至2009年11月份,该镇招商引资实现2.1亿元,同比增长30%,占目标任务的140%;2009年,该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68%。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82356万元,同比增长28%;努力克服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年共实现财政收入7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万元。该镇党委书记许士海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做好强镇、富民、和谐三篇文章,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实现崛起,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强镇,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推动力”

  如今,在于集镇到处涌动着引项目、建厂房、跑市场的热流,“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共识。2009年,该镇新引进聊城江北电力铁塔有限公司、聊城鑫昌新激光雕刻机厂、聊城鲁岳汽车电动机有限公司等8个投资1000万以上的项目。目前,该镇在两个园区的企业达到30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24家,限额企业17家。

  招商引资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如今是处处抓招商地地忙引资,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该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许士海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把招商引资工作作的“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亲自服务、亲自督促。同时,创新招商思路,明确招商方向。锁定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重点城市作为招商主战场,增强针对性,提高成功率。对于看准的项目,实行项目落实责任制,不惜一切代价盯紧盯死,对于在谈的项目逐个靠上做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尽快使其入园

  骨干企业是展示镇域经济实力的窗口,该镇坚持把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聚集。辖区内的聊城鑫鹏源金属制造公司是国内钢管销售的龙头企业,现有资产5.56亿元,年产销35万吨,销售收入23亿元。去年,镇政府积极鼓励企业树立信心、膨胀规模,二期投资4个多亿元,新建5万多平方米的车间,生产特殊钢和油套管,弥补了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空缺,预计该项目今年5月可投产运行;为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镇还组建了一支由副镇长带队,镇经委人员为成员的帮扶企业小组,专门为企业服务。2009年,通过积极与市电力部门协调,帮助鑫鹏源公司架设了两条10KV专用线路,为企业解决了用电难题。像这样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做服务的事例,在于集镇还有很多。镇党委书记许士海说:“我们在为企业服务中,叫响了一个口号‘客商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政府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土地、环保、贷款、电力等问题,随叫随到,24小时为企业搞好服务。”于集人的努力有了丰厚的回报:该镇工业企业骨干带动作用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5088万元,同比增长11%;增加值实现38563万元,同比增长1%;利润实现12872万元,同比增长16%。

  让率先致富、照章纳税的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让企业家成为媒体和社会的“主角”,在于集镇不是一句空话。该镇强化为市场主体、为企业家服务的观念,充分尊重企业家,倍加呵护企业家,从资源配置、政策优惠、政治地位、服务上支持企业发展,通过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激励和引导企业家们干事创业、奉献社会。聊城鑫鹏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庆余,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同时他还是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于集镇卫生院是全市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该院院长李金刚被评为“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同时,他还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

  富民,从抓特色农业入手

  于集镇既是工业强镇,又是农业大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关系着社全的稳定与和谐。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特色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拱棚油菜是于集镇的传统产业,农民有种植习惯,有技术,有销路,并且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宜于推广。为实现由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跨越,使于集油菜游遍全国、游遍世界,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油菜这一特色产业不放松,与烟台龙大食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将油菜加工保鲜后出口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使油菜飘洋过海走出了国门。2009年,新发展4000亩油菜、3500亩菠菜、芫荽2200亩,实现了蔬菜产业的东扩北展。

  2009年的冬天我市气温较低,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油菜、菠菜的销售价格从往年同期的每市斤四五毛钱上涨到两块多钱,创历史最高水平,不断上涨的菜价让于集镇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于集镇祝柴村村民李明波种植了5亩蔬菜去年纯收入17万元,该村60多岁的李忠祥老夫妇3.5亩地纯收入10万元,据估算,2009年仅蔬菜一项全镇人均收入可超过6000元,种植蔬菜成为于集镇农民致富的主渠道。

  一个产业活全局。除蔬菜外,在于集镇,畜牧、林果、水产业同样发展形势喜人:新增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6处,新增10000只以上的养鸡场4处,新增名优鱼面积300亩,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兴旺发展的可喜局面。农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农民生活富了,心气顺了,生产热情越来越高,干部的工作也容易开展,上访闹事的明显减少,农村社会也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和谐,从关注民生民本起

  提起民生,于集镇有许多“率先”:率先实现了农村短途客运公车公营、率先建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率先启动了新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底,我区启动新农保试点,于集镇入库保费150余万元,占全区征缴保费的近十分之一,率先完成了新农保征缴任务……“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民生问题解决得好,经济社会才能顺利发展。”镇党委书记许士海如是说。

  如今,漫步于于集镇各村街,眼前看到的一切令人耳目一新:一幢幢楼房坐落有致、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一派镇富民乐、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2009年,该镇坚持“高起点、远眼光、建精品”的思路,加快小城镇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抓好永安街、建设路、振兴路的开发建设,完成小城镇拆迁面积14000多平方米,新建面积20000平方米。优美宜居的环境,积聚了人气也积聚了财气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减小城乡二元制差别,于集镇率先在全区高标准建设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运营后,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八不出村”:购买农资不出村、购买日用品不出村、计生查体不出村、学前教育不出村、读书阅报不出村、医疗报销不出村、娱乐健身不出村、治病看病不出村。镇长郭瑜介绍说,2009年,该镇以刘皋和于集两个农村社区为样板,新建了王庙、沙点集、李海三个社区,今后会有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和服务。

  于集镇地处东昌府、阳谷、东阿三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是治安案件的多发区,2009年,该镇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组建了专门的治安巡逻队伍,配备了巡逻车辆,加大对重要部位、重要区域等案件多发、易发地段的治安巡逻力度,社会治安发生了明显变化。无论是当地百姓、商户,还是外地行人,均感觉如今的于集镇治安形势安全多了!在谈论起当地良好社会治安的同时,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

  2010,于集百姓的生活更精彩

  骄人的成绩令人欣慰,新的任务仍须拼搏。谈到今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时,镇党委书记许士海说:“于集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新时期,我们更应把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带着深厚的感情去为百姓做工作,把这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革命老区精神成为于集镇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助推器。”

  依托招商引资,抓好民营经济,做好强镇文章。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跨越发展的“牛鼻子”,充分发挥自我优势、集中力量大上工业、突破工业,主攻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主导产业和招商引资四大重点,进一步抓牢重点项目,打造产业群体,紧紧依托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2010年,招商引资力争完成2.5亿元,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17亿元,利税1.2亿元。

  依托油菜生产,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富民文章。在依靠科技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于油菜这一特色传统产业,以“上档次、创品牌;上规模、创效益”为目标,以绿色有机蔬菜为发展方向,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切实把蔬菜这一富民产业调大、调优、调强。

  依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好和谐文章。把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作为民心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工程,举全镇之力做好东、西太平两村搬迁工作,确保把这件大事、好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开工建设牛王支渠衬砌工程,该工程全长7.5公里,工程完工后,将惠及该镇东半部16个村的2万群众;着力化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使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力创信访“四无”乡镇。后记

  走进于集镇,映入眼帘的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热气腾腾的发展浪潮,让人随时随地都能触摸到全镇上下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强劲脉动。新一届镇党政领导班子,对于集镇的发展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思路、落实有措施,让人不禁对于集镇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群雁高飞头雁领,风正心齐事业兴。在此也祝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于集镇,万众同心,以强镇富民为总目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扬起富民强镇的新风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点击报告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见证2009
   第05版:教育
   第06版:两会专栏
   第07版:两会专栏
   第08版:两会剪影
于集镇:奏响富民强镇和谐乐章
东昌时讯见证200904于集镇:奏响富民强镇和谐乐章 2010-01-19 2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