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园街道聚源社区物资局家属院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逾古稀却依然身体硬朗,思维稳健,他1965年入党,经历了人世的沧桑,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他为市信访工作的做出过极大的奉献……如今,他退休已10余年了,,退休后的他本应享天伦之乐,儿孙之福,拿着退休金颐养天年。然而,事情却正好相反,他不仅没有心安理得的去享受悠闲的生活,反而继续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群众中发光发热,从楼长到网格党支部书记到站长,老人每天都在为社区群众奔波忙碌着,他的名字叫梁长洪。
做楼长时
他是邻里关系的“润滑剂”
那年,老梁,73岁,却是那整栋楼老一辈人当中最年轻的。他所居住的家属院,住户多是物资局的老职工。“90多岁的住户都有,80多岁的更多。我在其中,算是年轻的了。”梁长洪笑着说,所以2015年,大家遇上事了,想找一个为大家服务的人,就对老梁说,你来干吧。
“那一年,有住户长时间不交水费,加上有人偷水,导致水费均摊,价格超出正常水费三四倍。这样一来,大家都有意见。更多人开始不交水费了,后来甚至发生了停水的事情。”老梁说,见此情景,大家在他家里开了一个会,选他当楼长,让他为大家搞好服务。
“大家信任我,我就得干好。”老梁说,他后来挨家挨户进行统计,对偷漏部分进行均摊,并对每家水表数进行公示。这样一来,所有家庭用水情况一目了然,有效地制止了偷水滴漏现象,从那以后,他每个月义务为大家查水表收水费。为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老梁向单位申请了一间小板房,把自家闲置的桌椅摆了进来,起名为“楼道管理办公室”。如此一来,老梁还当起了免费的“门房”。老梁:“这样老人们就有个聊天拉呱的地儿,大家伙找我也更方便啦!”
做党支部书记时
建了党支部感觉责任更重了
老梁清晰地记得,小区“网格党支部”的挂牌,是在2018年5月17日。这个74岁,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升格了,“柳园街道物资局居民网格党支部”的牌子就挂在他常年为大家服务的门口。梁长洪,从小区最“年轻”的楼长,成了19名老党员所在的党支部书记。
老梁很明白,这中间意味着什么,他觉得党支部书记就得干实事,只有干实事才有成就感。
“现在天热了,主要是一早一晚,你来看吧,看孩子的和锻炼身体的,周边四五个小区的居民,都喜欢来这里,因为这里不靠着马路,既安全、干净又热热闹闹。”梁长洪说。看着老人孩子在这里欢快的聊天、玩耍,梁长洪觉得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还有去年冬天,经过积极协调,把小区供暖改成供热公司直管,居民家里温度上来了,老梁觉得自己心里也热乎。不仅如此,他还联系清洁人员,在雨季到来前,把这小区内的老旧下水道清理了一遍。
聚源社区书记王兆辉告诉笔者,物资局居民网格党支部从去年就开始筹备,在17名退休老党员之外,另有两名党员是务工人员。此前,在选举网格党支部书记时,大家一致选举梁长洪,充分表明老梁一直以来的热心、负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建了党支部,我就感觉责任更重了。”梁长洪说,党员就是一面旗,现在党支部的牌子挂上了,更要像一面旗帜,发挥积极作用。
做站长时
充分发挥驿站作用准备承担更多责任
老梁今年已经75岁了,愈近耄耋之年的老梁于今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聚源小区红旗驿站及物资局红旗驿站的站长。
由于去年腰伤膝关节不适而行动略显不便的老梁,又一次以新的身份站在了党旗下。“我没事,人就是活一个精气神,只要党需要我,群众用得着我,我就觉得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我连生病都会忘了!”
说起驿站,老人连声赞好,第一次得知红旗驿站是2008年底,老梁在刊物上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滨州视察当地红旗驿站,老梁觉得红旗驿站会使得我们的党支部更规范,心里不禁期待社区也会筹建红旗驿站。
同年底,柳园街道开始统筹整合城市社会资源,探索在居民小区设立“红旗驿站”。实现党建工作进小区、进楼宇,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激活城市党建的“末梢神经”,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确度与时效性,解决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老梁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驿站“站长”。
有热心党员人出谋划策,有热心居民捐助设施。将军园物业经理王鹏佳主动找到老梁要求捐助空调,被老人婉拒后对老人说需要钱就说话;小区党员张延森找到老梁捐助了十套扑克;老党员司大爷拿着网球场的图纸找到梁大爷要求帮助绘制场地,还有的人新党员群众主动报名当舞蹈教练······
老梁表示,红旗驿站让大家更团结让党员更有凝聚力。老梁在驿站里做了个口号“扬帆奋进,争创一流 ”。老梁说:“不是现在我们党员正在开展的思想大讨论吗!说的是聊城要发展我们怎么办?作为红旗驿站我们应该咋办?我们应该争创一流,啥都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