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推行多评合一、合并评审。设立了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受理窗口,变“多进多出”为“一进一出”。 出台实施了“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等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审查节点及审查内容,为企业减负;推行“多证合一 ”、网上办理。区政务中心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规范完善“统一受理发证中心”,最大限度地实现“一窗办多事”。设立了“一窗受理”和“统一发证”窗口,将全部的行政许可事项的集中受理,将原来发改局、环保局、水务局等31个部门窗口整合成16个“无部门”统一的“一窗受理”窗口,实现了投资项目办理一口进、一口出,全流程闭环运行。制作了《“菜单式”办理服务指南》,由办理一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升华为办理一件事情“最多跑一次”,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实现了“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结。在“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现行涉及公安、交通、商务、文化等11个部门的26项登记、备案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三十一证合一”,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截止到目前,共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000余份。
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了星期六企业工作日制度。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形成健康的政商关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轮流,在星期六与企业负责人见面交流,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对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发展环境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谁听取问题,谁负责协调解决,一抓到底。畅通政企联系渠道,政府机关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政企、银企座谈会,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解决困难;鼓励企业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时传达非公人士的心声。
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加大对传统特色产业园区和新经济园区的支持,完善凤凰工业园和嘉明经济开发区两个园区及郑家镇轴承保持器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引导,设置了新旧动能产业专项资金,出台了《东昌府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业项目扶持管理暂行办法》,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轴承及保持架两大产业新建或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亿元(含10亿元)以上的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每年扶持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同时,设置了聊城市东昌府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基金50亿元,基金管理方为南郊电建基金管理公司。区级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预算,用于人才发展战略。设立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民营经济集聚发展及配套设施、中小企业培训工程等。
(杜宁 徐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