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委常委会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拼搏进取,务实苦千,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67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3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8万元、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
工业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以开展企业“二次创业”活动为动力,引导企业抓投入、抓技改、抓创新、抓合作,产业层次和竞争实力不断提高。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达到245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672亿元、利税56亿元,增幅均达20%以上。抓大扶强,骨千企业快速膨胀。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预计达到50家,利税过千万的企业预计达到43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家和3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3个。大力实施园区倍增计划,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进—步完善,承载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两个园区共有企业359家,新增24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预计分别完成520亿元、53.6亿元。
农业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四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新增或改扩建各类养殖场79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累计植树180余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7.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增29家,总数达到2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9家。以打造全国最大的精致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加快沙镇镇农业科技园区、郑家镇亿沣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闫寺福和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园区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合作社数量达到676家,新增49家。积极推进“三品—标”认证工作,“三品—标”获证的企业和合作社达到24家、获证产品51个。
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全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质量提升。
2014年,服务业地税收入预计实现13.25亿元,同比增长33%。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成功引进荣盛锦绣香堤、缤纷日月城、京都国际商贸大厦等—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市场商贸项目;百大集团、银座商城、亿沣超市等商贸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面发展;香江、京九等物流园区快速膨胀,正大物流、铁力货运等物流企业规模档次明显提升,全区市场成交额预计完成360亿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2014年,全区预计共接待游客4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实现14.6亿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北京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落户我区,积极争取设立了宝亨、昌华、鼎诚和远大等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预计各类金融机构为我区提供信贷支持50亿元,同比增长35%。
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
今年以来,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15.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3%。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投资3.5亿元,加大城乡学校建设力度,城区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95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413人。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发放养老金7100万元、城乡低保金2460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覆盖范围进—步扩大,参保人数43万余人,参合率达到99.84%,累计受益人数达39万人次,报销金额1.7亿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城镇化
把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强大引擎,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全力保障市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市区—体”意识,圆满完成了“五环工程”、二千路、柳园路、花园路、财千路、湖南路、松桂路建设等市城建重点项目的征地征迁任务,共完成征地9000亩,拆迁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强势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回迁安置工作。在去年完成搬迁388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把今年确定为“安置房建设年”,全力加快回迁安置区建设。截至目前,31个安置区建设项目已有6个交付使用,安置群众1.5万户;北关、谷庄、聂庄、何官屯等22个项目正在快速建设,在建安置房1.6万套,搬迁群众明年将全部安置完毕。2014年,《人民日报》头版对我区的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专门报道,产生了良好反响;稳步推进小城镇和示范镇建设。着力抓好以工业为产业支撑的郑家镇和以生态农业、工业两翼齐飞的沙镇镇等省级示范镇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共完成建设投资18亿元,完成小城镇拆迁15万平方米,新开工农村新型社区14个,建设新居4288户,改造危房578户。
城乡—体化
加大投入、科学实施、上下联动、完善机制,城乡环卫—体化工作成效明显。
城乡环卫—体化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的重要环节。我区将此项工作视为全区的重中之重,迅速成立了城乡环卫—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1.1亿元,出动21万人(次),动用大型机械2.5万台(次);清理农村存量垃圾2600万立方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4万平方米,粉刷墙体117万平方米;新增保洁员4000余名,配备垃圾桶1.2万个。目前,全区61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行了环卫市场化托管,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城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实现了城乡环卫—体化全覆盖,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