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把式”名叫郑山海,是郑家镇郑家村的一名普通农民,自去年村民们搬迁改造住进楼房后,大多数“农把式”放下了锄头,到工厂就业成了上班族。老郑却坚持不肯转行。“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俺这农民不种地了,积攒了这么多年的‘种地经’不就白瞎了嘛。”老郑不是自吹,这么多年,他一直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种地能手”。
老郑有着自己的打算,眼看天气一天冷比一天,他来到一家蔬菜种植基地应聘。“我们这里用的是智能温室大棚,你说说,这跟以前露天作业的种植方式有啥不一样。”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发问道,貌似有意“刁难”这个庄稼汉。
“这种智能温室大棚俺在电视上了解过,高温它行,冬天哪怕零下十度,它里面也行,条件越来越好,生产力不就越来越高嘛,把那阀门一开就自动喷灌,只要一个人看着就行了,省时省力。”听着老郑的回答,“考官”连连点头。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看来俺这平日里没有白学习。”老郑心中暗暗欣喜,多亏了自己入冬以来参加了镇上组织的新型农民学校培训,要不这么多专业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我们蔬菜基地的产品全都是绿色无公害的,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管护成本却很高,你感觉市场前景咋样?”“哈哈,现在咱们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饮食档次也提升了,别说他们城里人,就是俺们这些庄户人也都追求绿色健康生活,市场前景肯定好。”
“行啊,老郑,真有两下子,咱这边待遇是一个月工资2500元,管午饭,你看咋样。”“考官”说道,“待遇没问题,俺就是还有个条件,基地能不能给俺买上几本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平日没事提高一下蔬菜管理水平。”
“哈哈,这没问题,当个现代‘农把式’,光靠以前的老经验指定不够了,到时候我去多买几本,叫上大伙儿一块学。”伴着一阵笑声,面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