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资金瓶颈。金融机构向区属重点企业发放助保贷资金近1亿元,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争取北京银行、兴业银行等2家金融机构落户我区,拓宽了银企合作平台;成立了鼎诚、公信等6家民间融资机构,区财政出资3亿元的东安广融资性担保公司开业运营,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依托安泰投资公司发行城投债,为棚户区改造项目筹集资金;推进天工岩土上市进程,做好了天元小额贷款公司、华瑞电器、新星铸管、唯真国色等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做好省级、市级创新平台认定工作。全区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达到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
破解土地瓶颈。争取天开钨业高性能特种合金项目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土地点供200亩;争取土地占补平衡指标300亩,鲁昌科技孵化器项目100亩、天开钨业有限公司200亩。稳步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建成81.3万平方米,在建60万平方米,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本报记者 刘颖 通讯员 王婷婷 苗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