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聊城形象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树功:雷锋精神永驻我心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王辉  吕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当记者见到赵树功时,他正手端着电推子一边给居民理发,一边哼着雷峰之歌,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的“工作室”不算大,一张桌子两张连椅,看上去很普通,但唯独挂在墙面上的花边木框镜特别抢眼,镜面擦拭得很亮、很干净,能在里面清晰照出他满头的白发和专注的神情。

  倾佩与信念 

  “前两年,你们来采访过我多次,但是我觉得没必要,我坚持义务理发不图别的,就是一种信念,我不想宣传自己,只为默默付出与信念。”理完发,赵师傅把理发工具擦拭干净,仔细地放进一个古色古香的方木盒中。记者瞅了一眼,看到里面还有一把老式的手动推子,很新,很亮。 

  赵树功生于1947年,1966年聊城一中毕业后分配到聊城监狱工作,那时正是热火朝天学习雷峰的年月,全国人民都以学习雷峰精神为荣。“我是听着雷峰故事长大的人,从小就立志以雷峰为榜样,上车时争着给老人让座,上坡的路上帮人推车,夏季帮老百姓收麦子等等,年轻时这活可没不少干……”谈起往年的记忆,厚厚的眼镜片下,透着老人眼角温馨的笑。从此后,除了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之外,赵树功就琢磨着想做点别的。一次,他在看雷峰日记时,雷峰的一句话启发了他,“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更难得的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好事。”正是这句话,使他干上了义务理发这个行当,成为他一辈子坚守的信念。“那时候,因为聊城监狱离市区比较远,监狱同事经常三个月五个月的理不了一次发,为方便同志们,我自告奋勇地当起了理发员……”谈起这段起因和手艺,老赵神采飞扬。从此后,老赵理发可就着了迷,上班下班都带着理发箱子,走到哪儿,就为大家理到哪;工作之余为同事理发,回到老家就为乡亲理发,住进小区为居民理发,到后来,附近村庄的百姓听说了,找来要求理发,老赵也总是欣然接受。

  默默与付出 

  退休后,赵树功老人在监狱家属院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专职理发师。”67岁的刘得民就是赵树功“常客”之一,从赵树功开始免费理发起,刘得民就找他理,从没换过第二人。“他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却在坚持着为居民做好事,这一做,就是46年啊。”刘得民激动的告诉记者。据他说,只要居民需要理发,赵树功总能随叫随到,说理就理,毫无怨言。有一次,退休职工肖裴然摔断了腿,卧床不起,他就带着理发工具直接去他家理,由于病人不能动,他就支了个架子,病人用手拽着绳子,抬起头来让赵树功理,那次理发足足理了一个多小时,理完后,赵树功全身都湿透了。这一理,他就坚持了五、六年,直到肖裴然去世。小区的小硕硕从呱呱落地起到现在已经八岁了,一直都是赵树功给理的。这么多年,从婴儿到老人,他都从未收过一分钱,不少人很不好意思,劝他多少收点钱,他脸一板,硬梆梆得说:“收费我就不理了,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要回报,我宁愿不做。”

  收获与坚持 

  该监狱家属院杨女士告诉笔者,赵树功老人助人为乐的行为,一直感动着社区居民,在他的带动,小区里好人好事越来越多。杨女士介绍说,“赵树功老人连续几十年都被单位评为模范党员,2011年赵树功还被省劳动局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但老赵从不敢自居,因为他知道雷锋获得的荣誉比他多的多。“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对于雷锋的荣誉,赵树功如数家珍。 

  “只要自己能看得见、走得动,我就会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会每天坚持为居民理发。”赵树功坚定地说。如今,已是耄耋之龄的赵树功老人,坚信雷锋将永远“活”在心中,坚持用他如火的热情让雷峰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而就是这样一位一直努力进取,不断弘扬雷锋精神的老人,却总是谦逊地说:“我一路走来,只觉得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是幸运的,能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更是一种幸福。”当听到老人这一席话时,记者内心更加澎湃,为老人这伟大的雷锋情结所感染,在回家的路上,“雷锋”这有力的字眼一直在记者心头回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聊城形象
   第04版:旅游·综合
   第05版:卫生防疫
   第06版:文史·计生
   第07版:农村综合
   第08版:文学
赵树功:雷锋精神永驻我心
积极开展“争先进位年”活动
四项举措促争先进位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刘景光:带民致富我自豪
东昌时讯聊城形象03赵树功:雷锋精神永驻我心 2012-04-16 2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