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综合
上一期3   4下一期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悠悠书香盈农门
李可新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陈静

  “别看这里地方不大,却是咱方圆1.3平方公里、4702户农民的‘智慧库’、‘技术站’、‘文化粮仓’呢!”10月26日,在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凤凰苑社区“农家书屋”,菜农丁瑞华和三五个老乡正专心致志地翻看着相关书籍。4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摆着6个书架,上面放着文学、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少年儿童、综合等各类图书2000多册,旁边有《人民日报》等20多种报刊,还有戏曲、歌剧等30多种光盘,一台电脑和一台VCD机,是专门为村民们接收、学习科技信息准备的。

  “有了这农家书屋,村民们可高兴了。过去,我的冬暖式大棚遇到病虫害,要到跑好几十里地找技术人员求教。现在好了,农家书屋里什么样的科技书都有,借上几本,什么问题都从书里解决了。前几天,我大棚里的黄瓜出现枯萎病,照着书上的方法治病,马上见效……”丁瑞华放下手中的《瓜类豆类蔬菜施肥技术》对笔者说。

  丁瑞华是邓园村的暖棚黄瓜蔬菜种植带头户,他家种了2亩黄瓜,年均收入能有5万多元。“有这么好的收成,和农家书屋的‘专家’分不开。”他口中的“专家”是书屋里的农技图书,他说:“选种该注意些啥,田间管理该注意些啥,这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好比随叫随到的专家。”

  “看这书屋的科技书真是长了不少见识,过去俺只追求反季节,觉得大棚菜越早越赚钱。其实不然,种菜要研究市场。不论是秋延迟蔬菜,还是冬暖棚蔬菜,都应该以市场为准,怎么赚钱怎么干。譬如俺种的暖棚黄瓜,如果是秋延迟,产量比我现在种的冬棚黄瓜低三分之一,尽管价格高,但从总体上说,不如我现在的冬棚黄瓜产量高、收入高。这些可都是从书本上学的。”村民钱振江说着,晃了晃手中的书。

  邓园村支部书记姜文义说:“自从有了农家书屋,这里的书为农民帮了大忙。以冬棚的西红柿、黄瓜来说,由于这些书的‘科技指导’,病虫害防治得力,产量都会高于往年。”“如今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富口袋。”这首农民自创的顺口溜,道出了农家书屋给农民带来的欣喜变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旅游
   第05版:卫生防疫
   第06版:文史·计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摄影
李翠霞:心若在,梦就在
腾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会
农民科技致富成时尚
农民乐走“黑色”致富路
创新综治工作机制促发展
冬季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悠悠书香盈农门
文化健身俏公园
合同鸭富了养殖户
东昌时讯综合07悠悠书香盈农门 2011-11-14 2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